《向着儿童生长的地方》是林忠玲副局长在全区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主题讲话,他指出让学生过一段快乐的小学生活,应该还他们以自由、自信和自强。

“孩子是否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始终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教书育人的内涵——教书的目的在育人,育人的关键在如何快乐地育人。可由于升学的压力,好多学校领导还是提倡“苦学、苦教”,以分数看学生,以排名论教师资格,因为每学期的各种名目的“调研测试”就是以分数来说话的,至于学生是不是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测试不出来的。林忠玲副局长提倡把学校打造成孩子的乐园,教师的家园,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睿智,是他快乐的人生观带来的宏观思维。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就一定能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教三十多年,我大半时间教的是低年级的孩子。儿童进入一年级,就意味着他们告别了无忧无虑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幼儿时代,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环境发生了改变,行为受到严格约束。因此,对一年级刚人学的新生来说,我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认识学校,认识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让刚入学的小学生热爱学校、接受教师、自信地学习。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儿童有一个角色转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有的孩子角色转变快,能很快适应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要求,有的角色转变慢。为此,教师要充分估计到这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他们逐渐完成由“顽皮的儿童”向“努力的学生”的角色转变。杜威说“学校应成为儿童的乐园”,教师掌握了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让孩子们感觉在学校有安全感,有亲近感,有幸福感,从而爱上学校。但要真正做到很难,因为那么多的书本知识要教完,那么多的作业要做完,耐心也就有限了,好多时候还得为了对付“调研”而去“逼”儿童去读去写去做作业,“快乐学习”名存实亡。

本学期一开学,校长就重点提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在这精神指导下,我尝试换位思考,设想自己是个学生的话,怎样在课上就能记住老师讲的知识。我发现实物演示、讲故事等形式最容易记牢。于是我把教学内容尽量以故事形式展示出来,并力求有新意,让学生的好奇心帮助记忆从而获取知识并牢记知识。如在讲《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预先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做好记录,上课时我带来了青蛙、鱼、蜻蜓、蛇等十几种小动物标本,以故事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后引出“蜗牛”。我发现听的最认真的、疑问提的最多的是那些平时特别好动和教师认为“差”的学生。我鼓励生生互解,并适时课件演示,到下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种类等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就爱上了“科学”课,觉得“很有意思”。是的,觉得有意思就想学,这里没有“差生”,没有训斥,有的是信任的微笑,肯定的颔首,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话语 “你能行”,让自信带领他们走向成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不会是一个完美的人,同样,每个人都不会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成长中的孩子们有积极向上的意识,渴望被肯定。我想,只要我们切实贯彻林局长讲话精神,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快乐学习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