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几个老同学小聚了下,本以为我是最寂寞的人,谁知那些表面风光的同学聊着聊着就倒起了苦水,原来孩子成家了,烦恼的事也就多了,无聊、想念、担心日夜缠绕在心头。
忙忙碌碌的春节过去了,一家团聚的日子也结束了,回家过年的子女上班去了,去子女那过年的父母也回家了。对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来说,寂寞孤独的生活又开始了,有点知识懂点电脑可以在网上看看小说玩玩游戏的,还可以以此来打发时间,而那些不具备这条件的很多的老人又是怎么的在盼望儿女的时间里煎熬着。忙着工作的年青人,回去后你还记得经常给父母联系吗?还记得抽空经常回家看看吗?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尊老爱幼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儿女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长出来了,就永远也无法割舍。做父母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总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无论是子女回到家,或是去子女那,善良的父母特别是憨厚的农村父母,自动承担了保姆角色,他们会毫无怨言地收拾房间,打扫地板,让原本乱七八糟的居所焕然一新,一番劳作,腰酸背痛累的要死,本以为是为了孩子多做点心甘情愿,可往往换来的是子女不高兴的嘀咕,甚至是气急败坏的训斥,因为父母的收拾打乱了他们的习惯,让他们找起东西来很不方便。这种情况我听过多次,这次我劝那个同学,孩子的“乱”有他们乱的“顺序”,特别是他们的房间,也有他们的“私”,想收拾先征求下他们的意见,尤其是那些纸张之类的切忌乱动,谁知道那是什么重要的什么,你这不是没事找祸吗,实在没事做就看电视嚰。
习惯性地早起的父母,往往很难睡得实,都是早早起来准备好孩子上一天提出的要吃的早饭,只等孩子们起来吃,可每每都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动静,实在忍不住了,去敲门喊了一遍又一遍,换来的是一句“烦死了,你先吃吧。”到了下顿,一句“剩下的倒掉,吃坏了谁负责”,让做老的一时郁闷于心。有什么好郁闷的呢?这种情况太正常了,我劝这个同学,不吃就不吃嚒,你自己吃啊,他们喜欢睡,叫过一遍了,没事就让他们睡,又不是小孩子,睡饿了肯定要吃的,至于没吃剩下的你舍不得就留下自己吃,不想吃就倒掉,有什么大不了的,值得失落生气吗?
孩子回家的时候,做父母的总能弄出一大桌子菜,给他们准备许多的水果、零食,父母会和他们聊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孩子会告诉父母听到的一些奇谈怪论,父母会笑眯眯地看着孩子“狼吞虎咽”,孩子会对父母的拿手好菜“赞不绝口”,一家人热热闹闹十分温馨……我感叹,这是一个融洽的家庭,是尊老爱幼的典范,他们知道换位思考扬长避短,互相尊重。
有时我也想不通,在单位在社会能和睦相处,和亲人自家人怎么就难处了呢?退一步,把父母当朋友把子女当同事来处应该也少点纠葛吧。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育成人,难道得不到一点点尊老吗,尊重老人难道很难做到吗?当然老人更要学会平静,通情达理,不能不服老,也不能倚老卖老,要不霸道,不攀比,不贪婪,不做倔老人。
写于201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