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记

——读《浮生三记》《半生记》

终于在2018年的12月与2019年的1月读完了两本书:台湾作家沈君山的《浮生三记》以及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半生记》,包括此刻坐在这里码字,都只有用“终于”二字才能表达实际情况与心情。“终于”表明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读书,自去城西学校交流,繁忙紧凑的工作让阅读几乎变为不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二是在城西生活的一年半时间让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渐渐产生怀疑,导致做许多事都提不起精神。但必须澄清这些变化都是本人主观因素导致,一定是本人没有绝佳的适应能力,更没有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终于”更让我笃定阅读真的是一件不能放弃并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不是附庸风雅,只有与我有同样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

记得先前说过以前读书全靠借,因为居无定所,搬书是个艰苦的差事,书也经常在搬运的过程中遗失。现在网购方便又便宜,便常在网上买书,并总结出看准出版社,书的水准便不会太差的经验。2018年暑假之前在网上买了一套散文集,励志看完,但是散文本来就难看进去,加上那套散文集不是以作家成册,那一本书便没了统一的风格,便更难看进去了,强迫自己看了四本,能记住的篇目少之又少,只朱自清的烟,张爱玲的旗袍,余光中的海,汪曾祺的家乡美食还有些印象。就这样晃悠了四五月,感觉真不能如此荒废下去,才又逼迫自己读起书来。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发现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心真的会不自觉地静下来,心情也会愉悦一些,只是这种静经常会因为环境而动摇。

读《浮生三记》与《半生记》完全随缘,对作者无半分了解,好在读完以后没有失望。凑巧的是,沈君山与松本清张貌似生活在差不多的时代,只不过一个是台湾人,一个是日本人。读《浮生三记》像是领略了一回上个世纪资本家孩子的生活,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丰富有趣,快乐幸福;读《半生记》则是看一个日本人在二战前后的生活。

我们经常在实践一句话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现在行万里路的人很多,像我这种心在远方奈何胆子迈不出家门的人,在真的走出去之前,是难以想象有朝一日会去那些心中的远方。在去台湾之前,我非常凑巧地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因此在台湾尤其是在台北的所见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虽然我在台湾的见闻其实少得可怜,但是当我在读《浮生三记》的时候,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在台湾的许多场景,这种感觉在读《半生记》时是一样的,只不过对日本的认知不再是导游嘴里讲的那般完美,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应该有因人性丑恶衍生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