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记
号称蒋方舟首部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也是我第一次读蒋方舟的书。封面内侧有三句话:生活与同龄人无异。看书、写作、旅行。希望自己能有永保头脑清醒的能力。
小说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人物串联而成的,也许意味着生活中人人都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只要写出来都是故事。文字是简单的,读起来特别轻松,一天不出门就能读完。也许是蒋方舟的书被拍成过影视作品,也许是她的小说情节受影视剧影响,到底谁模仿着谁,不得而知,只是一些情节看起来老套,有些熟悉的画面感。
读完的感受:蒋方舟确实是个拥有文学天赋的女子;希望阅读她的其它作品。作为女性可以读一读蒋方舟,比如这本首部小说集,不论一些情节是否老套,它包含着这个年龄段左右的女性对生活,对感情的看法:犀利而又独特。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和读完之后,心中有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不是拘泥于书本身,而是对“女人”这个词有了很多伤感的情绪。比如女人的心都比男人细腻,所以女人的结局往往不如男人;女人取悦社会很多依靠外表或内在气质,当这两者消逝的时候,女人多么可怜。
虽说小说里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但不一定都是作者的经历,作为执笔者只是把一个个素材渲染上自己的格调再呈现出来。蒋方舟的格调之一肯定是孤傲。她说,希望有永保清醒头脑的能力,那便过于理性。这样的女人便不可爱,或者说能够发现她可爱之处的男人便需要筛选。
读一个叫刘绍铭写的《吃马铃薯的日子》,读了两页便读不下去,作者说是写自传,又感觉顾虑太多,所以总说些多余的话来解释自己,因我的强迫症,觉得既然花钱买了,也许再读读会有收获。书名便表达了作者写作的意图——为正在艰苦奋斗中的年轻人树立信心,却是我不感兴趣的,读到一半弃书而逃。
川端康成的《千只鹤》是一本小说,只是漫无目的地读着,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总想着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这样继续读下去吧。小说人物:菊治、文子、雪子、文子的母亲太田夫人以及近子,至于情节不想作介绍。菊治是小说里唯一活着的男性,除文子写给菊治的七封书信是我觉得书中最为明朗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外,其它都是模糊的。因此读完后又去了豆瓣参考一些别人的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