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个白开水一样的人,寡淡,无味。
他吃得清淡。早上一碗白米粥,晚上一碗白米粥,不要一口咸菜。我和他截然不同,哪怕只剩一口粥,我也能吞下一只咸鸭蛋。榨菜、咸菜、萝卜干、炒盐豆,更是经常空口吃,就这样还感觉嘴里要淡出鸟来。
偶尔吃一回面条,他就是白水煮挂面,搁几粒盐,其他什么也不加。我在一旁葱料姜蒜油盐酱醋,先调制出浓汤,再挑一大勺辣椒,还是觉得不够鲜辣。
他不会做饭,难得一回进厨房,水煮西红柿蛋汤,水煮冬瓜,水煮土豆,连油花都少。
我问过他,你吃的是和尚的斋饭吗?他说,这是最好的,白米粥就是白米粥的甘甜,挂面就是挂面的清汤,冬瓜就是冬瓜的香气。你加了那么多东西,煎煮烹炸,吃的不是食物本身,吃的是各种调料,破坏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我笑他不懂美食,他从来不加解释,我行我素,把一碗白米粥喝得滋味绵长。
一起生活近二十年,我没有能改变他的饮食习惯,但他也从不干涉我的烹调方式。饭桌上合适的他就多吃,不合适的他就少吃,从不埋怨或挑剔。
一年到头,他几乎从不去饭店酒馆吃饭,家里亲朋实在有事宴请,在他有如受刑,他受不了饭店的酒气烟熏,而且回来必定闹肚子,他的肠胃不太能适应那些重口味的菜。但他还是肯去的,不能不合时宜。
在穿衣上他永远一成不变。夏天两件蓝色和灰色的套头汗衫,冬天两件蓝灰相间的冲锋衣,春秋两件黑夹克。家里衣橱里挂满了我的衣服裙子,春夏秋冬,长短相宜,各种搭配,五彩纷呈。即使这样,每到换季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没有衣服可穿。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此言不虚。他的衣服放在衣橱的一个角落,永远五件,还有一件穿在身上。
我对他的穿着多有诟病,嫌他墨守成规,老气横秋,不跟潮流。人靠衣装马靠鞍,本来就长得颇为着急,再不讲究一点,站到讲台上学生会看不起。对我的各种批评,他从不生气,偶尔会淡淡地说一句,应该也有不以貌取人的学生。
他特别怕逛街,尤其惧怕买衣服。有时我会拖他去商场,挑亮眼的,时尚一点的衣裤让他试穿。他不肯,只看是不是棉质的,是不是够宽松。于是常常不欢而散,空手而归。
他的审美和我永远不在一个频道,我追求的是时尚,他看重的是舒适。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衣服不是穿给别人看的,自己觉得舒服才是最合适的。”电视上曾有过一期蔡志忠访谈,蔡志忠提到他的生活公约: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做最丰富的精神思考,用最少的物质需求带来最大的精神财富。说他有10双同一款式的黑布鞋,20件同一款式的白上衣,20条同一款式的卡其布裤子。这些鞋、衣、裤全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合适、喜欢,碰上了便一次性多多地买回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衣帽间里,要用的时候伸手可及,省得再花时间。
先生看到之后羡慕不已,再三感慨。说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简单,舒适,不要考虑别人的眼光。我笑他,人家是艺术家,当然有权利从心所欲,你是凡夫俗子,岂能不考虑他人眼光?话虽然这样说,但,我从此以后就不再强求他了。他只是希望穿得舒适一点,活得简单一点,从心所欲,只要不逾矩,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喜欢白开水,我没有理由强迫他喝可乐。
他几乎没有什么至交好友。刚结婚时,他还曾有过几个来往的朋友,后来就渐渐少了,没了。家里有一本《世说新语》,他常常说起,这是顾友泽送给他的,说那时顾在南大读博士,学的古代文学,莫砺锋的学生。顾我曾见过一面,在我们的婚礼上。他的同乡好友,从小患小儿麻痹导致残疾,是个做学问的人,南大毕业后去了南通大学教书。几年前我们一家去南通玩,我让他联系顾,一起吃个晚饭。他想了想,最终作罢。我知道他的性格,他不习惯主动联系他人,更不习惯在饭桌上联络感情,即使顾是他最看重的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水加水还是水,他对友情似乎看得极淡。
我和他相反,闺蜜两三个,一见面就会黏到一起,说不完的知心话,好得几乎共产共夫。闺蜜一来家里,他就主动让位,晚上搬到小房间去睡,让出大床供我们彻夜卧谈。
家里常常宾客盈门,无一例外全是我的朋友,没有一个是找他的。我曾担心他会孤独,但他似乎一点也不,他比我活得悠游自得。有时翻书,偶尔练字,常常钓鱼,一个人挺逍遥。
他和所有人都保持适当的距离,包括对家人。女儿从小到大,他们父女俩几乎从来不曾有过亲密之举,肌肤相亲。永远君是君,臣是臣,规规矩矩坐着,安安静静听着。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这句话在他身上不适用,因为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压根儿就不可能有情人。情人这个词,他不懂。
我们婚后没过几年,他父亲去世,他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悲伤,平静地收拾东西回家奔丧,葬礼上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丧事办完的当天,亲戚还没离去,他就钓鱼去了。我当时几乎不能理解他,你不是魏晋名士,何以不拘礼法?相处日久,渐渐能够懂得他,他不是行为怪诞,只是不习惯大悲大恸。他是个内敛节制的人,对感情尤其节制,理智,冷静。我和他恰恰相反,我感性,冲动,喜怒形于色,容易情绪化。
他是一杯白开水,我是一粒盐。一起生活久了,盐融进了水,水包容了盐,成了一杯淡淡的盐开水。盐开水是好东西,清热、凉血、解毒,适宜家常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