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号开始,就没见小茹走进学校上学了。
那天第一节课,在班主任电话告知小茹没来上学后,她的奶奶很快来到学校。老人说,早上是她送小茹上学的,像往常一样,她把小茹送到校门外的小吃店吃早饭,她就离开了。
询问了当时和小茹一同在店里吃饭的同学,有人说,看见小茹吃好后,又打包了一份早饭就离开小店往东去了,没有进学校。后来调取学校监控也证实了小茹的确没有进学校。
小茹去哪儿了呢?
后来小茹的同桌悄悄告诉我:小茹应该是和她妈妈走了——(小茹父母离异)小茹多次说过不喜欢和奶奶一起生活,想和妈妈一起,但是奶奶不肯,连妈妈来看她都被阻止。
把这一消息及时告知小茹奶奶,小茹奶奶又和小茹父亲联系。然而父亲的电话小茹妈妈不接;父亲转而请我们拨电话给她妈妈,遗憾的是也没人接听。她奶奶愤愤地告诉我们:小茹从小就是我养大的,她妈妈要孩子可以,但是要把这十多年的抚养费贴给我!
对于家长的家庭的矛盾,我们作为老师的无权干涉。但是有一点,作为孩子的亲人,都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孩子,为什么不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
今年三月份的一个周一,我们偶尔发现小茹的左手背上有多处伤口,有一处还很深,隐约能看见鲜红的肉。我们很重视,当即询问原因,并将情况告知其父亲。他家里没有知道孩子受伤的事。孩子自己说是周末骑电动车带弟弟时不小心摔的。
一周很快过去。小茹手上的伤口仍是鲜红的,不见愈合,看着瘆人。问她有没有敷药,说敷了。后来仔细留心了下,发现她课上没以前专心听讲,时不时地手手指甲或者圆规尖头小刀之类的抠挖手背的伤口!
提醒她这样会使伤口感染会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可是,下一节课,还是这样。她似乎很乐于这样做。
有学生悄悄反映说,小茹有时用小刀反复划伤自己的手腕。
我们很震惊。首先,一个女孩子往往都是很在乎自己的外貌的,小茹这样做很反常。其次,故意划伤自己,就有自残的倾向了,小茹为什么要这样呢?
班主任觉得有必要跟家长说说这事。她父亲来了趟学校。
但是,现在,小茹手上的伤口依然是没有愈合,小茹每天自觉不自觉走神、抠伤口。
而且,每一学科的老师都发现小茹的学习态度与成绩在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五月份,一次作文中,小茹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运动员,我喜爱运动,喜爱骑行,喜爱运动中的活力与刺激。我觉得只有在运动中我才能释放自己,成就自己。但是,奶奶不同意,爸爸不同意。只有妈妈支持,妈妈还为我找好了运动学校,但是,奶奶和爸爸不肯我和妈妈见面。我不知道怎么办……
有时,小茹课堂上开始打瞌睡,有时作业很不认真甚至不完成,她自己的解释是晚上回家后要照顾好弟弟生活,要督促和检查弟弟的学习后才能做自己的事。
今天下午开始期末考试,小茹依然没来。小茹的家长也没有主动来过学校或打一个电话给老师说说情况。
小茹不是班上的个例。
小凡: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快一年了,我们没有哪个老师见到过小凡的家长。冬天,小凡的外套显得比别的孩子脏,提醒他换下来请家长洗洗;他的作业从来没有家长签字;下晚自习后从来没有家长到校门口接过他……我们一度以为他没有父母,但是小凡说他家中三代同堂,祖父母、父母弟弟都是全的。只是父亲在外地打工,妈妈和奶奶不和谐,就带着弟弟住在城里的公寓房里不回来。问他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谁喊他起床……他一脸坦然地说:我自己呀!
小凡的语言发展明显落后于他人,主要是说话时声音低,不肯和人对视眼神,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明显不足,常常抓不住重点,言语啰索,甚至前言不搭后语,仿佛一个五六岁的孩童,书写一塌糊涂,很多字是难以辩认的。但是他主观上其实很想提高自己成绩,作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总是第一个订正好并交给老师检查,似乎急于向老师证明自己的努力;在老师和他交流学习情况时,他经常着急得眼泪直落,这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中很少见。
小宇:人很聪明。课堂上写作文时,发现他的文章语言活泼生动,很有个性与创意。他父母离异并且都各自重新组织了新家庭。小宇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对他什么也不问,从来没有主动问过孩子的学习,即使老师打电话主动和他交流,他也明确表示,这孩子他不管。平时,小宇由姑妈负责接送上下学。小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染上了网瘾,不做家庭作业是他的常态,一年下来,学习从中等已经到了垫底,常用的汉字估计能正确写出来的不足一半。罚过、留过、找过她姑妈,都没有效果。后来,他姑妈也拒绝来学校了。有一次,我留他补作业,他姑妈很不耐烦,甚至怪我们老师多管闲事,找他们的麻烦。
像小茹、小凡、小宇这样的孩子,还有许多,还会不断增加。
这些孩子,都父母健全,却都不能享有正常的父母关爱与管教。我们称之为孤儿式抚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