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故事

  最近,我和哥哥冒着深秋的寒风回了一次乡下的旧居。

  严格说起来,应当称之为新居。因为其建造时间不过才十几年,橘红色的外墙涂料依然是那么的鲜艳夺目,屋顶琉璃瓦在秋阳下仍然是那么的熠熠生辉。

  我们最初的家在距现址约100米的西边,是爷爷手上修建分给父母的两间低矮的小茅草房,我和哥哥的幼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在农村,房子不仅是用来遮风蔽雨生活起居的,而且它还承载着主人的能力、经济、面子、人缘、希望等丰富的内涵。盖一座体面的房子,成了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大约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选了村子东边最高的一块地,省吃俭用,东挪西借建起了三间砖墙草顶的房子,由于缺钱,所谓砖墙,其实都是空心的。新家东侧20米是一条刚挖的南北大河,生活取水十分方便,更是我当年游泳玩耍的天然乐园。过了好多年,父母才将屋面的草换成了洋瓦片。

  这是父母第一次建的房子,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也最难忘的童年和少年岁月。这也是我在家住得最久的一段日子。

  八十年代初,为了给哥哥准备婚房,父母又在房子的北边另外建了三间新式瓦房,跟前面的房子连成一起盖起了厢房,打了一眼水井,围起了大院子,院子外面还专门修建了厕所。这在当时的农村绝对是超一流的豪宅,宽敞气派。

  这是父母一生中第二次盖的房子,那时我因在外求学,只有寒暑假才回家住上一段时间。

  与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那时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早日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大学毕业分配到离家并不算远的一所农村高中工作,我竟然很少回家,继续过起了住校的生活。后来调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回乡下老家的机会更加少了。

  2003年,父母跟哥哥将老宅全部拆掉,在原址新建了现在的二层别墅。新房子由专业工程师精心设计,专业建筑队施工,专业人员装修。建筑式样、建筑质量、装修效果堪称一流。超大的客厅、宽敞的卧室、豪华的卫生间、别致的餐厅、健身的乒乓室,功能齐全;高大的门楼尤显庄重气派。院子里劈出一块菜园,种上蔬菜,栽上葡萄、柿树、桃树、梨树等。新居成为小村标志性的建筑,从229省道向西远眺,掩映在树木丛中的小楼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父母一生中第三次建房。那时父亲已经退休,建房中所有的事情他都亲历亲为,一砖一瓦无不凝聚着老人家的心血。房子建成了,他也累瘦了好多!这是父亲一生中引以为傲的作品!这也是父亲一生中最后一次建房!

  新房建好后,我们哥俩其实并没回去住几天,父母住了几年后也定居城里。过上一段时间,他们就回老家去住个几天。春节我们回去团聚也从不在老家过宿,晚饭后就开车赶回城里。我们安慰父母:等将来我们退休了,就回来长住养老。

  我们哥俩在新宅住得最久的是四年前的初冬,整整住了一周时间——为父亲守灵。

  面对着父母亲自修建的老宅,曾经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突然一下子跃入脑海。父母为我们一生操劳三次建房,往事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如今故居尚在,老父已去!

  老宅记录了我们的芳华,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故居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上,融进我们的血液,我们从这里出发启程,我们从这里扬帆远航。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故居永远都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和心灵的栖息地。

  然而,老宅不久就要被征用拆掉。在老家,我们将不再有一寸立足之地和片瓦之居,故居没了,家也就不在了,从此我们就成了无根的蓬草,飘零的浮萍,断线的风筝……

  故乡,我们还能回得来吗?

  秋风萧瑟,落叶无语……

                                                20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