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修订后的布鲁姆分类法,将问题相应地划分成六大级别一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鼓励教师在幼儿有准备的前提下尽可能适宜地提出高水平问题,促进幼儿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幼儿的高级思维。
联系当下的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人类文明从“机器工业文明”时代跨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教育也即将从3.0时代迈进4.0时代。由于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智本”将代替“知本”,“学力”将重于“学历”,教育目标正从“传递知识”走向“发展心智”。信息的主要载体及传播工具由书籍让渡给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教学方式正从“纯线下”转向“线上”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其组织形式也从单一的“他组织”(如传统学校)向“他组织”与“自组织”(如学习社群)相结合转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元智力的培养、学习品质的培养、信息媒介的传播、学习形式的多变)
杭师大的张华教授对于深度学习有很深的研究,同时他对智能时代的教育也颇有研究,而且他是站在大教育学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顿悟。
他也提到了最近很火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而更为强大的AGI也呼之欲出,AI和AGI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自主意识,具有自主意识的通用人工智能将能够学习人类的智慧,模仿学会人类的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因此,AGI是更加先进和全面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AGI连创造性的工作都能胜任,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呢?当所有人类包括儿童成为现代技术的奴仆,那么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自处?这是在技术技能迅猛发展下我们也该思考的风险。
因此,在如今教育4.0的环境下,在AGI(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下,我们的教育要始终坚守“活教育”,当下的活教育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进阶的思维。美国《福布斯》说:当思考确保未来增长的改革时,最好解决能侵蚀任何国家最强大资源的问题:民众的思维能力。可见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前三部分共十九章,依次介绍了在教室各活动区、-日常规的不同环节及其他多样情境中提出高水平问题的技巧。每一章都以一则情景故事切人,加以粗浅的分析,引出本章主题;进而详细讨论在本章主题下教师为提出高水平问题应做的准备工作,提出促进幼儿学习探索的具体支持策略;最后,根据问题的六大级别,分别提供三个相应的问题实例,供读者参考和理解。第四部分将本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供了丰富的提问案例,并以教师和家长便于阅读、使用的形式呈现出来。
布鲁姆创立了布鲁姆分类法,他希望提供一种对思维、理解和学习进行分类,以及测量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修订版增加了“创造”,使得布鲁姆分类法更加顺应时代潮流,本书的理论模型来源于修订版的布鲁姆分类法。这种方法由6个认知级别组成,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图所示,幼儿不一定按照认知级别从低到高有序的发展,但是布鲁姆分类法表明,幼儿想要在更高的水平应用知识,必须要以基本的事实和信息做基础,即幼儿只有先记忆信息,才能做到理解信息,只有先理解信息,才能将其应用于实践。
什么是高级问题?
高水平问题三不!
1.不是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就能回答。
2.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
3.不是唯一的答案。
高水平问题的特征!
1.高水平问题总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
3.高水平问题能鼓励幼儿拓宽思维和看问题的视角。
3.高水平问题与幼儿个体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宜。(尊重理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3—6岁心理发展特点))
什么是高水平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支持儿童思考的?
如如果你们可以设计一辆跑得飞快的小汽车,那么这辆小汽车会是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用这种新餐具吃什么样的东西会比较方便或不方便?
跟我讲讲你在地上画出的这些印记吧
如果这3只小猪是3条鱼,他们是怎样建造房子的呢?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跟我说说下次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具有极大的开放性,需要幼儿去进行主动思考和建构,能促进幼儿高水平思维的发展。
掌握提问的技巧
当你向幼儿提问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准备好要提的问题,考虑一下幼儿所处的发展水平。幼儿有足够的词汇来描述日落的场景吗?
考虑幼儿的先验知识。他们知道什么是恐龙吗?他们去过比萨店吗?
以“我想知道....或“你注意到-么....的句式对幼儿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打开了幼儿深入思考和观察的大门。
不要惧怕使用“高端大气”的词汇,如“编舞”“小发明”“垂直的”“种族隔离”“记录”“反思”“配饰”“摩天大楼”“鸟类学家”等。幼儿会通过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他们的词汇量会得到飙升!
确保留足等待时间,让幼儿理解你的问题并思考、回答。至少留出两到三秒钟的时间,但是时间长度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灵活变化。
在幼儿做出回答后,再提一个问题或者进行评论。比如,“我们还可以加上什么”或者“再多说点吧”。
向幼儿发出提问后, 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回答。使用积极聆听的策略: 眼神接触、鼓励幼儿分享想法、重述或概括幼儿的表述。
第二章 积木区
如何有效在建构区提问,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学习?
初级阶段:
把适合在建构积木时提到的开放式问题专门列一张表出来,并把这张表张贴在教师便于查看的地方,这不失为初期实施的一个好办法
熟悉阶段:
随着教师的提问技能越来越熟练,他们就能在观察和互动的过程中越发自然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在游戏后的集体讨论中进行启发式对话。
当幼儿了解了积木区中关于建构的基本规则,并能成功的创造性的开展积木游戏时,教师就容易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区域,这个办法想法万万不可取。这时,教师还要利用一段时间观察幼儿在建构什么,跟谁在游戏,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表现出什么样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幼儿保持对建构活动的专注度,并且进一步延伸他们的计划。
因此,想要进行高水平提问,前提要深度观察幼儿的游戏现场!
建构过程中可以提问:
你给火车站增加了哪一部分?火车是怎样开进开出的?
你用哪种积木建的这个塔?
你用哪种积木能把这堵墙建牢固?你是怎样发现的?
当幼儿表征他们所搭建的建筑物时,可以提问:
你想先画哪一部分?(如果幼儿想把搭建的物体画出来,但是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教师就可以先问这个问题,帮助幼儿进行步骤分解。)
你画火车站用到了哪些形状?搭建火车站的时候用到了这些形状了吗?在哪儿?
你刚才说你造了一条隧道让火车穿过去,请再跟我详细说说。
集体讨论时
面对正在分享自己想法的幼儿,你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你搭的这个建筑物,想让大家知道什么?
建***的时候,你觉得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集体讨论和反思时,你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你是怎样建**的?
你建的时候觉得难吗?为什么难?(为什么不难?)
你怎样能把**建的更好或与众不同?
刚才是从游戏的进程去进行提问,在每个进程中(游戏中、表征时、集体分享和讨论时),我们还可以对照布鲁纳的分类法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问。
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将幼儿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前提条件是,这些问题要能鼓励幼儿更深入的参与,更长久的坚持,更富有创造力的思考。更能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交流分享,并促使幼儿将其所学运用于新情境中,这些关键技能将使幼儿受益终身。
这里也可以参考徐志国教授提出的“八句话”,融会贯通地使用,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的高水平提问可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理解与批判
联系与建构
迁移与运用
第三章 数学、操作区
第一部分 在教室里的活动区中使用问题
在数学区,教师应培养幼儿点数、测量、分类、排序、比较数量和尺寸、认识形状和模式、熟悉数字的书写、理解时间的能力,针对各个数学能力,可以有目的地投放与家庭环境有关的物品、自然材料以及对幼儿而言的新事物,还要投放一些具有激发和增强幼儿好奇心、引发讨论、促进问题解决和数学学习作用的材料,如以下的材料:
点数:石头、树枝、橡树果、纽扣、瓶盖、绒球、珠子。
测量:磅秤和天平、尺子、卷尺、量勺和量杯,以及非标准测量工具,如一段绳子、一只鞋、一块幼儿手掌形状的纸板、单元积木。
分类:不同颜色、尺寸、重量的物品,以及分类用的容器,如小号可回收纸箱和纸盒、塑料杯、松饼盒、制冰盒。
排序/排列:贝壳、树叶、不同颜色的颜料、排列卡(难易程度不同)。
比较数量和尺寸:操作类材料,如多米诺骨牌、圆点卡片、数字钉板、数字拼图、骰子、数字卡片与衣夹(用于夹住正确的数字)。
认识形状和模式:漫画拼图、几何板、形状分类玩具。
熟悉数字的书写:数字轮廓、数字吸铁石、收银机、旧电话、日历、生日挂图、食谱卡。
理解时间:闹钟、计时器、沙漏。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有意识地在群体中开拓幼儿的最新发展区,鹰架幼儿的学习。
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去实践使用,并在实践中调试更加适合本班幼儿的问题模式,久而久之,高效的提问就从机械化——自然化和深度化,而教师也将成为一名会提问的教师,形成更加积极地师幼互动。
教师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访谈者,能引发幼儿的交流和思考,而不是个干涉和冷场。
第七章 班会
幼儿园没有开班会的说法,但是这一章节的内容也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其实,我们可以将开班会理解成我们熟悉的晨间谈话、过渡环节的谈话,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践如告知日常活动安排、安全主题活动的讨论、及时新闻的讨论、近期学习的内容(各类课程的幼儿自主评价)、解决班级发生的一些常见问题。
在这样的交流场域中,提出高水平问题可以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培养(班级精神文化),支持他们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和读写技能。
反思:老师们。你在集体中自由发言会从容不迫吗,及时谈话的内容有质量,有条理吗?
这项能力涉及到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于成人来说都有难度,因此有些幼儿也许会需要更长的实践,才能适应在集体环境中从容不迫地说话和聆听,特别是当大家围聚在一起解决问题时。
给予幼儿倾诉问题的空间。 当幼儿被邀请起探讨问题时, 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指责、惩罚或者用负面的语言来评论其他人。教师要提出高水平问题,例如“怎样才能让你和荷西今天都有机会使用平板电脑?”“如果你没有从荷西手里把平板电脑抢过来,那么你觉得事情会有什么不一次样呢?我们来角色扮演一下,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有时,幼儿只是需要描述一下发生的事情,以便让自己的感受得到认可。幼儿需要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心声”。(满足情绪宣泄的需要)
这个时间,是幼儿展示真实情感和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创设积极、平等、愉快的班级社交氛围,那么大家都能开诚布公地讨论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相互指责。因此,教师要引导正确的班会氛围,这点很重要。
就如书中所说:即使伙伴们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但是他们仍旧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被接纳!
尽管高水平问题必不可少,但是积极的聆听策略也极其关键。教师要专心致志地聆听幼儿的表述,让幼儿自在的分享反思幼儿所说的话,对他们的评论进行总结。(教师要学会发展性和积极评价)
班会是一天中最特别、最令人受益的一段时光,教师和幼儿组成彼此关爱的共同体,一起探索高水平思维。
班会是“解决班级幼儿问题”有力时机。解决问题通常是班会的主要环节。有时问题是教师注意到的,比如两名幼儿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冲突,有人被欺负了,或者材料没有收拾到位,有时幼儿可能会分享一些个人的事情,比如家里有人生病了,或者对兄弟姐妹心存不满。如果没有人要分享事情,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助于幼儿思考,最近发生的变化要和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息息相关。例如,你注意到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在问故事时间都有机会坐在前面呢?这个时间段也可以用来进行头脑风暴,探讨一些即将开展的班集体活动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不论班会环节的内容是什么,教师都要思考如何使用问题以及评论性的语言来鼓励幼儿深入理解挑战、关系和学习等。
反思:座位问题也许也是幼儿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比较在意的问题。在班会时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如何更加公平地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高水平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去思考解决方法,而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更能获得幼儿的认可,更加公平。如我班幼儿的解决方法是:1.按照水果组轮流转圈的方式坐在第一排。2.幼儿互相评价,经常说话的两个人要自觉分开坐。3.中间要留出过道,方便两侧幼儿随时到前面来操作和分享。
很多问题可以师幼讨论共同处理,如小灶台的美食、郊游的物品……这样的活动更民主、更体现儿童主体意识,而教师更加做好一个高水平的提问者。
第八章 大声朗读(阅读中的提问)
欣赏优质的文学作品会对幼儿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效果产生深列的如果幼儿每天坚持和其他人就所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则极有可能在阅读和学习方面产生批判性思维。不论是读给一名幼儿听, 还是读给一组幼儿或者全班幼儿听,教师都要根据优质的幼儿书籍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以鼓励幼儿进行持续地讨论,发展读写技能。在大声朗读之前、之中或之后提出问题,能促进幼儿的词汇(3-6岁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时期)、理解能力、语音意识以及书写概念的发展。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能帮助幼儿透彻地理解书籍所传达的意义
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高水平提问也至关重要。
从绘本自身的结构特点来说,首先,教师围绕绘本故事向幼儿提问时,有必要考虑以下要素: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提问时,可以从1级(记忆)问题开始,然后一直将问题提高到4级(分析)和5级(评价)。在阅读之后,教师也不要害怕把问题提高到最高一级—6级(创造) !有些绘本恰恰要求教师在大声朗读后要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性的语言,能支持幼儿在兴趣区中的后续活动或小组活动。这种方式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幼儿高水平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将书里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深度学习的要求,最终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提问时,可以从1级(记忆)问题开始,然后一直将问题提高到4级(分析)和5级(评价)。在阅读之后,教师也不要害怕把问题提高到最高一级—6级(创造) !有些绘本恰恰要求教师在大声朗读后要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发表评论性的语言,能支持幼儿在兴趣区中的后续活动或小组活动。这种方式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幼儿高水平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将书里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深度学习的要求,最终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在艺术区把书中的场景和角色以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积木区搭建出故事中的场景,或在角色游戏区重现故事场景并表演出来。
在数学区或科学区探索书中的一个概念。
去户外散步,观察探索故事中的某些元素。
根据书中的设计,在数学区制作图案。
教师要做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提前思考计划好要 提的问题,以促进后续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引发幼儿的多种回答。
1 级(记忆)问题很容易当场就提出(“这只红母鸡做了什么?”“这只棕熊看到了什么?”)。
2级(理解)问题比简单地回忆故事的部分内容要略有难度,需要幼儿讨论故事和角色。如果幼儿不理解故事,那么就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思维。
3级(应用)问题鼓励幼儿将故事与自身生活或周围世界联系起来。(联系与建构)
培养并鼓励幼儿回答4级(分析)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 例如,“就像寄居蟹在海里装饰自己的家一样,一只狗能找到什么东西来装饰它在院子里的家?”类似韦恩图(集合图)或双柱图这样的结构图(思维导体的形式)能用来帮助幼儿回答4级(分析)问题。
5级(评价)问题适合在第三遍或第四遍大声朗读故事的时候提出,这一级问题有助于幼儿思考并解决问题。
6级(创造)问题能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对于故事的思考。
这些不同级别的问题将大声朗读活动从思考理解故事推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