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这份工作看似平淡琐碎,但总能让我细细思索、娓娓道来。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幼师的职责就是照顾好孩子便可以了。其实,要做好一名合格、优秀的老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教育是一场“修心”的旅程,只有用心了,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定而快乐。

修一颗心,循循善诱

小宇是个聪明帅气的小男孩,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不过他有个令人头疼的习惯:爱插嘴。每每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不由自主的插起话来,是只爱插话的小八哥。这不,在数学活动中,当我提问“谁来说说过年的时候你们家都买过什么年货呢”话音刚落,小宇大声说起来:“老师,过年的时候妈妈还带我去超市买了巧克力。”这下搞得班上的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讨论起来。后来我又提出问题:“过年的时候吃糖果,五盒糖果放在两个盘子里面,该怎么放呢?”还没等我说完,小家伙又抢着发话:“老师,可以···可以这个里面放一盒,那个里面放四盒。”一旁的丫丫告状道:“老师,小宇没举手。”只见小宇嘟了嘟小嘴儿,应该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我并没有指责小宇,而是鼓励他说:“你回答的很棒,要是下次能够举手发言就更好了。”

班上像小宇这样爱插话的小八哥还有很多。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去责备这些孩子,毕竟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他们爱与宽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于是我借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帮助他们逐渐改正爱插话的习惯,如木头人、听口令等。其次,我还将幼儿爱插话的现象编入到故事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孩子,让他们明白插话、抢话是不好的行为。就这样,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他们慢慢改正插话、抢话的坏习惯。爱心是正确处理幼儿不良行为的金钥匙。适宜的方法、温馨的环境、爱的手段才能有效地感化幼儿,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修一颗心,陪伴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用一颗不泯的童心感悟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感受他们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共成长。

婷婷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每当课堂上我请小朋友回答时,她便会低着头,眼神还时不时地扫视我,生怕被我喊到。即使她不举手,但我还是会叫她,不过每次站起来的瞬间她都是很胆怯的样子,我总是鼓励她:“没关系,把你想说的说出来,你的声音很好听呢!”吱吱呜呜,还是一言不发。她的情况让我有些担心,学前期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期间,孩子的语言能力若得不到理想发展,必将对以后其他能力的形成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天,我发现几个孩子在玩老师的耳麦时,婷婷站在一旁看了许久,她好像对耳麦也挺感兴趣。我灵机一动,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儿歌,表演的小朋友都有机会带上老师的耳麦哦!”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兴奋不已。婷婷也不例外,脸上露出了笑容。当我请小朋友们举手展示自己时,婷婷刚准备举起的小手又缩了回去。在耳麦的诱惑下,看得出小丫头其实还是很想表演的,于是我喊了她的名字。她慢慢朝前面走来,我把耳麦戴在她的头上:“开始吧,你很棒,加油!”只见她的小手一直拽着裤子,刚想开口又咽了回去。“小朋友们给婷婷点掌声鼓励一下吧!”在我们的鼓励下,婷婷终于开口念出了儿歌,尽管声音不大,但对她来说这就是一次挑战、这就是一次超越。作为老师,我们只有保持一颗童心,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愿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我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绚丽地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