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卓越教师培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几乎完全颠覆了我的自我认识,这决不是妄自菲薄。

这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书交流会上,专家和参培的同学们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并非只是简单介绍书的内容,而是阐述自己选读这本书的理由。魏本亚教授有段话让我震惊良久:“我是中学教师,进入大学工作后,知道自己理论水平远比不上其他的教授们,于是拚命学习各种理论,然而,奇怪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没有提高,我很着急,这到底怎么一回事情呢?于是我申请进入华师大进修,我的导师提醒我一定要读《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这本书,当我仔细把这书本前后通读了三遍后,我的很多思想碎片顿时被连接上了,于是,我今天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接着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书中的种种观点……

“我发现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没有提高”——要产生这样的想法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是正因为魏教授无情地剖析了自己,清晰而客观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才不辞劳苦到处求学,终于在名师的指点下成长为省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

这次的读书交流会无疑是给我打开了精神世界的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座迷人的花园。袁振国侃侃而谈自己的观点,新颖、犀利而独到,正如杨九俊院长所说:“一般人只配有一把枪,高明一些的人配两把枪,但袁院长却配有三把枪,这就是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实践话语。”我不禁问自己:“我有几把枪?”这么一问,倒惊出一身汗来。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始终能够把铭刻在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作为重要的警句鞭策自己,以达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功效。然而,长期以来,自己也曾很多次的迷惑过、茫然过,对于我是谁?我到底想干什么?我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这种种问题其实缺少一个清晰的思路。说到底,其实还是没有认清自己。

我们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也许永远没有终结的答案,但如何能使自己距离真理更近?我想这首先仍然来自于对自身的认识。

我们往往误以为只要自己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其实不然。如果对自己认识不够,不了解自己,往往容易陷进沾沾自喜的泥潭,仅凭顽强的毅力与勇气盲目蛮干,最终只能使自己的生命过早透支。

虽然现在认清自己已觉为时过晚,但时光总是美好的,从现在开始,向高手学习,买好书,研读,感悟,实践,仍然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我倒要尝尝“读进去、读出来”到底是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