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针对在大班区域游戏活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教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通过规则制定,材料投放,主题提升,形式多样,从而让孩子愿意玩、喜欢玩、快乐玩区域游戏。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区域游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都非常喜欢这一活动,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选择区域的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选区规则,导致孩子们都喜欢往益智区、美工区等相对受欢迎的区域去,有的区域人满为患,有的区域门可罗雀,资源分配很不合理。又如区域中的材料玩法单一,幼儿玩了几次后就对其失去了兴趣,如何才能巧变玩具,增强幼儿兴趣,这也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些在区域游戏中的困惑,教师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分享。

一、由规则的盲目性变自觉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出的重要论断。目前,各个幼儿园都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将游戏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但是,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强调要让孩子们自由、个性的发展,但是我认为在游戏中给予幼儿适当的规则还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已经开始区域游戏了,我突然听见美工区传来了争执声,我上前询问,原来是成成也想玩美工区。只听他对安安说:“你一直玩这里,我也想玩!”安安向我抛来了询求帮助的眼神。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只能进行干预,对安安说:“你已经玩了好几天,要不要试试其他区域呀?你看,创意书吧增添了一些新的有关恐龙的绘本,你想要去了解一下吗?”最终,安安去看书了,成成也玩到了心心念念的美工区。

游戏结束,评价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怎么样才能避免选区产生冲突?”安安首先举起小手说:“以后我们要自觉,不要因为好玩就一直去一个地方,要给别人玩玩。”我继续提问:“安安说的很好,我们有那么多区域,为了我们的全面发展,应该都要去玩玩,如果让你设计一张表格,你们会怎么做呢?”于是,我和小朋友们利用自由时间一起设计了一张进区规则表格,幼儿给每个区域都选择了一种颜色,每人制作了一个用彩色棒冰棒做成的插牌,幼儿每天早上来园就对今天想要玩的区域游戏进行涂色并将插牌插好在每个区域的蘑菇屋中,这样游戏开始,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选择有序的进区了。每周五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教师都将表格中的选区内容进行总结,鼓励游戏尝试多玩不同的区域。经过几周的实验之后,大多数幼儿都能自觉地完成区域的选择和合理分配玩不同区域的时间了。针对几个经常搞错的幼儿,教师应耐心的和他们解释区域新的规则,还可以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让他们的好朋友帮助他们一起玩。

二、 由材料的粗放性变自创性

富含游戏性的幼儿园教学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户内和户外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放置安排以及游戏设备和材料的投放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为幼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发展提供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为幼儿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造成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每次进入幼儿园的教室,哇!教室里琳琅满目,就像一个大超市一样,什么都有,桌子柜子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到真正游戏开展的时候,孩子们却只抢一两个较好玩的区域,其他玩具都被冷落在一旁。

案例:为了增强玩具的可玩性,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棒冰杆,请他们发挥想象能力,“在各个区域,你会怎么玩这些棒冰杆呢?”熙熙说:“我可以在搭建区把棒冰杆拼搭成一些好看的房子。”淳淳说:“我想在美工区玩,我要画好看的棒冰小人。”彤彤不甘示弱:“老师,可以放到益智区,上面画好画后可以拼图!”经过一番讨论后,幼儿就开始游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教室中摆满了各种棒冰杆的玩法。

教师除了棒冰杆,还准备一些能够让幼儿发挥创造性的半成品材料,例如美工区:树枝、光盘、锡纸等,根据主题要求,请幼儿创作符合主题的作品,大班下学期主题“春天和夏天”,我和幼儿一起讨论出了以下区域游戏材料:

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材料(主题:春天和夏天)

美工区

生活区

益智区

语言区

科学区

建构区

“春天的秘密”

“创意吹画”

“桃花朵朵开”

“爱心花”

“春天的树”

“滴管运水”

“制作稻草人”

“筷子垒积木”

“毛根毛毛虫”

“巧织平结”

 

“水果猜猜猜”

“扑克牌的玩法”

“动物楼房”

“中国地图拼图”

“故事屋”

“皮影小剧场”

“小红帽手偶”

“故事台”

“风筝自制小书”

“滴水穿油”

“水面张力”

“让浮的东西沉下去”

“拆装圆珠笔”

“水果电灯”

“看谁叠的高”

“纸牌叠叠乐”

有次区域游戏,我给幼儿提供了他们不常见到的锡纸,“今天,我们要来玩锡纸变变变,你们说说看,他可以变成什么?”孩子们集思广益,有人说,可以变成球,有的人又说,可以把他捏成小人。教师继续引导“捏小人这个创意不错,那怎么捏?怎么捏成姿势各异的小人呢?”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最后,孩子们捏出了奔跑的人,举重的人,各种姿势,真是惟妙惟肖。

三、 由主题的普适性变挑战性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都是根据主题延伸出来的,这样既能让幼儿巩固集体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但是主题中延伸出来的游戏往往缺乏挑战性,孩子们对其兴趣不是很高,比如说“观察镜子”、“舞动的小熊”。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几个要素如“水”、“电”、“磁”等,分别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并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确定了不同的难度星数,如“水”的主题中,一颗星难度的实验有“滴水穿油”;两颗星难度的实验有“如何让浮的物体沉下去”;三颗星难度的实验有“水面张力”、“水溶液的PH”。

案例:孩子们一开始都非常喜欢挑战“滴水穿油”这一实验,在一次区域游戏的时候,俊俊和扬扬两个男孩选择了滴水穿油这份玩具,他们首先将塑料瓶中的色拉油拧开,倒进了玻璃杯中,然后他们又将滴管瓶中装满水,准备工作都做好后,他们轮流开始做实验了。

俊俊首先开始实验,他小心翼翼的用滴管在瓶中吸取了一些水后,滴入油中,两个人的小眼睛紧紧的盯着瓶子,俊俊说:“快看,水穿过了油,到了瓶子底部了。”接着扬扬也开始实验,他不像俊俊一样,而是一下子滴了好几滴水。“哇,滴下去的水都聚起来了。”

经过两次实验,他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给了他们建议,“你可以把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开动脑筋,讨论滴水穿油的原理是什么。”

在游戏评价的时候,他们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其他幼儿分享“为什么水会穿过油层到达底部呢?”并向其他幼儿提问。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最终孩子们终于探究出了水油不能相融的科学原理。过了一段时间后,能力较强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这一难度了,开始挑战两颗、三颗星的实验,在不断的挑战中我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高,记录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四、由形式的单调性变丰富性

幼儿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在区域游戏中我们也要采用多样性的游戏活动,除了平时常见的区域,如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语言区外,教师还创设了一个语言区的延伸区域,小小故事舞台,根据动静结合的规则,教师将他设置在远离语言区、美工区等这种需要安静的区域,而是放在教室的另一方向。

案例:有一次区域游戏的时候,故事舞台十分热闹,原来是新新、成成和茜茜在表演皮影戏,他们三个轮流表演,首先是新新表演,其他两个小朋友当观众,新新从手工坊拿来了一朵七色花,为成成和茜茜表演《七色花》的故事,当表演到摘下花瓣许愿的时候,她还能和下面的观众进行互动,她问成成:“我摘下了紫色的花瓣,你想选什么愿望?”成成很开心的回答:“我想要吃汉堡!”

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让我们传统的区域游戏活起来,孩子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坐在桌子前游戏,温馨的读书帐篷、快乐的故事舞台、丰富的自然角,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形式中游戏,真正使游戏活起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自主的选择区域,在区域中喜欢开动脑筋,区域后能主动说一说区域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全班进行自由的讨论,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孩子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