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科任老师,甚至工作内容一点也联系不上,但我却不自觉地融入了这个班级,成了这个班级的一员。

2006年夏,作为“苏陕”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的项目之一,124名陕西宁强县的学生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我校学习。说老实话,早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境界,并没在意这些孩子的到来,而且还觉得西部山区的孩子可能见识短浅,野性难驯,日后难以调教。事先与教育教学有关部门打个招呼,既不当宁强班的班主任,也不担任任何科目的教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开学初,私交甚好的宁强班班主任于老师为我的办公室安排了两名男同学包干卫生,负责拖地、冲开水,以前我任教的班级也安排学生为我打扫办公室,我每次总是说“谢谢”、“辛苦啦”作为答谢,身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和尊重,有时甚至主动参与劳动以显示师生之平等。初来我办公室的两名男生十分腼腆,用带有浓重方言的宁强普通话有礼貌说:“老师好!”,然后便认真打扫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整理书桌,最后是拖地。九月天仍是很闷热,开着是风扇也没有任何作用,两个孩子却丝毫没有懈怠的意思,地拖了一遍又一遍,一共是三遍,我连忙让两个孩子坐在电风扇下歇一歇,“没事没事……老师再见……”便一溜烟地跑了。

那一天我在同事面前夸起这两个孩子来,大家都说山里的孩子纯真、勤劳、能吃苦。

接下来的日子,每逢下早读课,两个宁强的孩子便准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冲水、拖地、倒垃圾、擦桌子,一阵风风火火又有条不紊,每天我的办公室总是最整洁干净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有时倒让突然忽视了他们的存在,直到有一日学校举行校园艺术节,我被宁强班班主任邀请到该班“指导”大合唱,一推开门,扑面便是最热烈的掌声,弄得我这个老教师倒有些不好意思,我尽量用普通话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所唱的《从头再来》这首刘欢的歌进行了“点评”与“示范”,没想到我近乎“拙劣”的表演却再次迎来了他们更热烈的掌声,两个为我办公室打扫卫生的男同学更是用目光与我进行多次交流——看得出来他们很兴奋。

事后,班主任于老师告诉我:班上所有同学都很喜欢我,希望我经常到他们班上去指导,我一时冲动,说到:我就做你班“义务生活老师”吧。

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演讲比赛由我负责,主题是“我心中的爱”。全校筛选了一遍,唯独宁强班似乎没有一个像样的选手,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不懂演讲的基本技巧,但他们的演讲稿写得非常好,真实感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我耐心地辅导他们,让他们将文章中真情实感读出来。两个女生说,我们都是含着泪水写的文章,不知道怎么就读不出来。我的心为之一颤。

为了体现活动的广泛性,我将两位宁强班的同学选入决赛名单,我的初衷只是不让他们成为“旁观者”,决赛的那天,一位同学“超常”发挥,声音哽咽,含着眼泪完成了比赛,在所有同学热烈掌声中,七位评委老师不约而同地打出了高分,二等奖!一个用真情赢得的二等奖!事后,于老师告诉我,所有的宁强孩子都认为是我给了他们这个参赛的机会,是我故意左右了比赛结果。我不停地解释,是他们的真情让所有的评委感动。

这群孩子在后来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了更优异的一面,他们做事认真踏实、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大合唱二等奖、校运会总分第二、书法比赛一等奖、卡拉OK演唱比赛一等奖,两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泰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摘金夺银,轮到他们值周时,校园是最干净整洁的……一时间,校园里对宁强班的赞声不断,本以为这群孩子可能为学校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学校将化大力气带好这样的班级,没想到这帮孩子为学校注入了活力,成为学校各项活动的中坚,各班的学习榜样。

宁强班影响着其他班级。

刚过国庆节,我有了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想法。节假日里与朋友们一起胡吃海喝,让我想在学校食堂里减减肥。中午,不经意看了学校专门为宁强班单开的小灶菜:清一色的辣味菜,虽无大鱼大肉,这些学生却吃得津津有味,看见我几个学生同声喊“老师好!”。我便与他们拉起了家常,了解了宁强那边早吃饭、中、晚吃面的基本饮食习惯。我随口问他们那边过年吃饺子吗,“不一定,平时也有时吃。”“哪天请你们吃饺子。”我趁兴说了我的想法。不几天,于老师兴冲冲地问我,是不是你要请宁强班的学生吃饺子,我问怎么啦,于老师说“难怪学生们这几天有点兴奋,说洪老师对他们真好”。“那好吧,就这个星期天,我请全班同学吃饺子,也请他们一起来动手包饺子”,我兴誓旦旦。

消息传开后,下午便有几拔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里表示感谢,弄得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星期天一大早,我便去菜市场卖了几十斤肉、青菜、芹菜、白菜各十多斤,饺皮五十斤,满载着赶往学校,校门口不少学生早早地等候,借学校食堂一角开始了我们的活动。同学们像过节一样,女同学摘菜、洗菜、切菜(宁强的女孩子都是做家务的好手,男同学会做体力活,)让我这个老师无法插手,一阵喧哗与热闹过后,居然将三种不同的饺子馅搞好了,可以开始包饺子了!所有会包饺子的被集中在一起,不会的同学做就餐前的准备。轮到我展示厨艺了,圆圆的饺皮在我的手中被包成有漂亮花边的小饺子,不少女生拜我为师,因为她们只会包方饺皮,欢声笑语一直在食堂里飘荡。开饭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争着为我盛饺子,我和我的学生都兴奋地吃着。

后来我为此事写了一段文字:大山里的孩子真诚朴实,大山里的孩子吃苦耐劳,大山里的孩子勤奋好学……然而感动我们的又何止这些呢?远离家乡的孩子,对故乡和亲人有着怎样的思念啊,让我们营造温馨的家,让他们感受学校老师亲人般的温暖,让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飘荡……

秋风乍起,寒意顿生。

我早早地换上了冬装,第一次寒潮过后,我发现宁强的学生服装没有太大的变化,来我办公室的两个学生总是缩着脖子,问他们冷不冷,带没带衣服,他们都说“不冷。有衣服”,可是总不见他们换上。一次,我拉开一位男生的运动装拉练,我看到了惊奇的一幕:他居然是打着赤膊,外面套了一件运动服,我责怪他不穿衣服,第一次出远门没经验,冬衣带少了。下午,我从家里找出几件羊毛衫(其中一件,仅穿一次便缩水了),几双新袜子,并同样用责怪的口吻批评他们不会照顾自己,不知道这边的天气有时比宁强要冷,没有怜悯,没有施舍的意思,我知道这样这群自尊的孩子是无法接受施舍的,接下来几次,我都是以各种借口巧妙地让他们接受了我的帮助,我们像朋友一样说笑、拉家常,长期的接触,这些学生对我一如亲人,连班主任于老师都有些嫉妒。

后来我知道这些孩子的家境都不太好,否则也不会来到这遥远的他乡,半工半读,为的就是早些为家庭分忧。一位姓向的女学生特爱写文章,有一篇文章被一个不知名的竞赛评为等级奖,需要交80元钱的参赛费,我见她面露难声,便做她的工作,建议她参加“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本次大赛的主题为“感恩——我们成长的必修课”,我坚信她能写出真情来,经过若干次的修改,虽然作文的技艺仍没能让我满意,但文中的真情已让我多次感动,我郑重地为她寄出了参赛作品。

圣诞节到了,学校一如继往地热闹着。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两位宁强班的学生走了进来,手上恭恭敬敬地捧着两张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我一怔,不知该说些什么,等他们走后,我打开贺卡,这两张贺卡都是一样的精美,都是近乎豪华的包装,贺卡的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祝福和感激,我一下子沉浸在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动之中,一张贺卡的价钱相当于他们两三天的菜金,这种城里人表达小资情感的物品被两个山里的孩子当奢侈品买来,承载着太多的内容送给了他们认为最可敬的老师,那一刻,我明白,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最值得珍惜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爱不是怜悯,爱不是施舍,爱是感动,爱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