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也就是我给文化局曹学林局长发去邮件的第五天,下班经过门口,门卫师傅给了我厚厚的一封挂号信,上面写着我的大名外加先生二字,拆开,是一本飘着油墨芳香的《溱湖》创刊号,淡雅的封面上吹着柔柔的清风。来不及下车,我急忙翻看首页,一连串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从书页中飘出,有些名字恍惚曾在电视报纸上闪现过,而有些竟是与我熟知的师长领导旧友新朋。
跟俞华生先生的相识是在国税局的几次演讲征文比赛的评委组里,当时,我负责辅导演讲,兼顾看看演讲稿,俞先生掌舵。印象中,前辈的才气纵横酒量无敌。后来,我们学校又请他为校歌填词,最近,又请他为我执笔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润色,大师居然对我的这堆拙劣之词大加赞赏,言语之中满是真诚和鼓励。接触多了,便自然的关注起来。前些日子,市电视台开播《三水讲坛》,先生主讲会船节的民间传说,口若悬河,儒雅有加,堪称我市第一枝笔。
曹局长没有官场中人的特有秉性,却是少有的爽直,一两次交道之后便与人一见如故,几次街上偶遇,竟主动伸出手,并叫出我的名字。若干年前,送女儿去文化馆学琴,曹局的简介赫然列于橱窗之首,只寥寥几笔,没有一丝的炫耀,以为此人只不过是文化人的行政领导而已。现在,我已与先生成为新浪博客之友,知道先生的文学功底深厚,已在数十家权威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出版数本小说散文集,获得过包括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奖、中国散文精英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在内的一系列大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姜堰市散文学会会长、《溱湖》杂志主编。曹先生乃是一标标准准地地道道的文化人。
还有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周逸平先生,他曾是我的领导,七八年前调离教育系统,虽然辗转于许多部门,但笔耕不辍,终有所获,著有散文集《素面溱湖》等。许多年前,我跟在他的后面写一些文字,若干年后,他已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而我仍在望洋兴叹。
在一长串文人名姓里,居然还有同为教书匠的两位,一位是顾盛彬,早年是下河某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多年前就开始文学创作兼做报社记者,96年在姜中“五四”堂参加“迎香港回归征文比赛”颁奖大会时,他与我坐在一起,代表各自的学校领奖。如今,教育系统已听不到他的名字,而报端之上总能撞见,想必早已圆了记者梦。还有一位是朱树元老师,励才学校很有才气的一位语文老师,常有散文小说在省市报刊发表,每次在校门口遇见,除了打招呼就是暗暗的羡慕。励才学校藏龙卧虎,必有大的发展。
最让我瞪大双眼赞叹不已又羞愧难当的是,在这帮文人堆里,还有一位是我嫡系的学生,一个曾被应试教育看扁了的职校的学生!尽管现在他是个商人,整天忙于生计,但他《写出来的快乐》却展现他儒商的特质。我很欣慰有这样一位学生。
姜堰的文人圈热闹非凡,我这个曾经心存梦想的人在门外徘徊,却时不时掂起脚尖向里张望。
写于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