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高考培训,定是吃了豹子胆。

没办法,看到了就想,想到了就说,一吐为快,否则,狼牙棒是会生锈的。

每年的6789是高考日,照常规,5号全天培训。上午全市总动员,下午各考点集中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照例是照本宣科又臭又长,非用完规定的时间不可,好不容易结束了,台下昏昏欲睡的人们一阵躁动,居然还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没完,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接下来的节目是观看培训录像,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老生常谈,搞得人困马乏,不停地有人打着哈欠,这哈欠分明会传染,惹得左邻右舍此起彼伏。接下来进入考试环节,所有人都采取了埋头翻查资料抄袭他人答案互相交流试卷的手法,即使这样,仍有不少人得不到满分。也罢,好歹参加了培训。最后是考点主任的千叮咛万关照。主持人不无抱歉地说:没办法,这是程序。

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规定的动作。

这样的培训程序,狼牙棒不敢苟同:高考业务培训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有严格的操作程序,纸上谈兵式的培训该结束了!

俺是搞职业教育的,知道培训的基本法则:黑板上开机器,嘴巴上跑火车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有驾轻就熟的操作能力。

部队练兵往往搞实战演习,学生备考需要经历若干次的模拟,老师的高考业务培训,是否也可以进入仿真环境中,将整个监考程序实际演练一遍?这样,便不再会出现割断“舌头”、贴错条形码,搞不清时间等等不应发生的“小”事。

如果,明年省考试院采纳了我的提议,这将是真正体现“一切为了考生”的改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