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风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有两件关于家风的小事令我记忆犹新。第一件事便是如何礼貌待人妈妈说不管什么时候,遇到熟悉的人都要礼貌的打个招呼,她常说:“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小时候家人总会耐心地教我如何,还有便是不能浪费食物,奶奶曾告诉我盛饭时要量力而行,不要浪费,尤其是在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剩饭是不礼貌的行为。不要拿筷子敲碗,吃饭时尽量少说话,咳嗽时要背对饭桌,待客时客人先动筷,做客时不挑三拣四……仅仅在饭桌上,便有这么多讲究,更别说在其他方面了。老一辈们说这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也得靠我们继续传承下去。所以,家风的实质便是家庭教育。

现在,我也是一名家长,孩子虽然才11岁,但是很懂事。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对孩子不能溺爱,所以在生活中我对她严格要求。一次孩子犯懒,不想去舞蹈班了。她摆出各种理由,什么作业多呀;觉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当时我想,孩子所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但转念一想,如果我让孩子放纵一次,就会有下一次。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勤奋坚持的态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于是,我拒绝了孩子可怜巴巴央求,当了一次“狠心”的妈妈。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的鼓劲儿。在孩子出现懒惰的苗头时,家长要及时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奋动力时,家长要加油鼓劲儿,甚至严厉督促。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七岁时,参加了南京电视台的一个才艺选拔比赛活动,比赛场地就在现在孩子上学的学校。作为家长,我们知道孩子很羡慕那些能够在电视上表演才艺的小朋友的,但是作为普通家庭,我们不能给孩子应用的艺术熏陶,所以虽然初赛入围了,在半决赛比赛中,孩子还是被淘汰了,孩子委屈的眼神,我的心也纠着难受,我在孩子旁边不停的开导她,告诉她比赛的意义和目的,成绩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通过我们的引导,孩子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仍然很快乐的参加着另外的课外活动,听到孩子爽朗的笑声,我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是多么得重要。

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孩子才是健康的,才会和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家长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也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掌握孩子的不良行为、思想变化、以及孩子的安全问题。试想,遇事就和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以武力,孩子对你有的更多的是畏惧,一个惧怕家长的孩子还能和你无话不谈吗?而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里,最少不了的是歌声、玩笑、互动。现在的父母们除了上班、应酬,还能空出很多时间来陪伴孩子的,家长的陪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是不一样的,但是孩子在和家长玩的时候往往也是要追求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一样的效果,而孩子通过和家长轻松愉快的玩耍,会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认同感,能做到和家长无话不谈,那么家长就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嘻哈吧。

古往今来,家风乃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家风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在一个良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最快乐、健康的孩子,才会更出类拔萃,这才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最大愿望。让我们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一起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