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一声欢呼声传来,接着一个小身影飞奔到我身边,只见她: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圆圆的脸蛋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看着这让人陶醉的笑容,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名字——常诗雨,一个已经毕业了四年的孩子,和孩子点点滴滴的过往也如同一幅连环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还记得那年和李玉琴老师配班,中班的时候班上转过来一个女孩子——常诗雨,一个花一样的名字。因为是转学生,我对常诗雨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主动和她说话,可是我发现孩子不怎么喜欢说话,对于我的问题,她基本上用点头、摇头来表示,和旁边的孩子也不怎么交流。如果不是看到她人坐在那里,你完全可以忽略她的存在,孩子就像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打坐。为了让孩子喜欢老师,那天中午睡醒后,我特地给孩子扎了个漂亮的小辫子,没想到却惹了个小麻烦。

第二天一早,常诗雨奶奶怒气冲冲的对我说:“王老师,我家常诗雨不要你给她扎辫子,孩子怕疼,不喜欢别人碰她。”孩子奶奶的话让我觉得很委屈,我看着孩子,她还是那样的默不作声。看着这样的孩子我的心里酸酸的,一个孩子竟然不要老师对她的宠爱,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扎辫子这招不行了,我又想了个办法,让孩子午睡时睡我旁边,每天睡觉时摸摸孩子的小脸蛋,拍拍她的小手。没想到又闯了个祸,一天放学后,在幼儿园门口遇到班上的家长,家长对我说:王老师,常诗雨奶奶今天在幼儿园门口说老师打她孩子,还说这是第一次,再有下次就去找你们园长。当时我心里一惊,老师怎么可能打孩子呢,仔细回想了一下,原来中午我叠被子时,不小心把书掉到孩子的身上,当时孩子一惊,我赶紧安抚了孩子,没想到被孩子误会了,看来孩子并不是不说话,而是不喜欢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小朋友说话,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也为了解释误会。在一天放学后,我和李老师带着牛奶敲开了常诗雨的家门。门开了之后,我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是聋哑人,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一家5口人生活在60个平方米的房子里。奶奶比较要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爸爸妈妈又不能说话。孩子从小到大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靠手语和家人交流。因为爸爸妈妈的情况,奶奶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所以导致了孩子这种孤僻的性格。

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先从孩子的奶奶入手。家访过后,我经常和孩子的奶奶交流孩子的情况,将心比心,给她说一些育儿的知识,让她知道老师会对孩子很好,让她放心。常诗雨在家访过后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有时偶尔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看着我的眼神也渐渐有了笑意,不再是冷冰冰的。在大班毕业典礼,孩子朗诵毕业诗时,是那么的自信、快乐。看着在台上表演的孩子,我的心里甜甜的,我想孩子已经彻底和无声的世界再见,一个有爱的、充满阳光的世界正向她走来。

一转眼4年过去了,孩子还记得曾经的幼儿园老师,还愿意喊一声“王老师”,我的心里是满足的。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收获一种成长的自信。有时老师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想法,也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

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于幼儿老师来说——成长,是最幸福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