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冬日里难得的暖阳将它的温暖洒向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祥和美好。朋友圈儿内祝福的话语不断,商场超市济济一堂,祖国大地一派繁荣昌盛。

我在家里认真地读着梅思繁写的《爸爸的故事》。梅思繁是个幸福而又幸运的孩子,他的爸爸梅子涵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不仅学问了得、事业有成,还是女儿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

小时候的梅思繁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带着他到处兜兜,其实就是出去兜圈子、溜达的意思。每次我提出要兜兜的时候,他总是涵养功夫很好地从作家创作的思路里跳出来,要么去逛大学校园,要么去公园看人家耍猴子。

爸爸的深蓝色背影也给童年的梅思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洗鸡毛菜和书写文字稿的耐心沉稳,有黑夜里带着我去医院看病时的安心可靠,有夜晚读书写字时的孜孜不倦和执着坚持。

为了让梅思繁感受世界的广大与精彩,爸爸总是尝试着许多的方法:让繁繁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书的世界,出国回来时给繁繁带美国迪士尼的玩具,带繁繁去西餐厅吃饭。在此基础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要勤奋,靠勤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长大以后的梅思繁渐渐成了风筝,而爸爸就是那个放风筝的人。无论岁月有多灰涩,眼神有多忧郁,梅思繁这只风筝跌得有多惨,爸爸牵着风筝的绳子是不会断的,风筝总归可以回到放风筝人的温暖怀抱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爸爸在梅思繁出国前帮他收拾行李的那一段描写,将一个父亲内心的骄傲和无奈酸楚描绘得淋漓尽致。爸爸弯着腰收拾着一箱子的琐碎,用心安排着我在远方即将度过的点滴生活。他哪里晓得,这风筝一旦飞出去,放风筝的人就只能远远地守望着,爱莫能助了。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那个箱子里填满安全与保障、食物与依靠了。

风筝真的飞出去了,常常会发觉,外面的天空并不总是那么蔚蓝的,阴霾与下雨的日子也许远远多过晴朗明艳。梅思繁一人在法国留学时,遭受了许多的艰难、辛酸与孤独,是爸爸一通又一通的电话,陪伴着她总过了那段艰辛的历程,成功地获得了在索邦大学攻读博士的机会。

后来,梅思繁放弃了攻读博士的父女约定,决定要实现内心的作家梦。爸爸由一开始的不支持,到最后理解女儿,接受她的选择,支持她的选择,帮女儿放飞梦想的风筝。父女俩之间由于作家梦引发的冷战至此完全释然,彼此对对方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读完这本书,掩卷而思,为书中浓厚的父女深情所感动,陪伴、引导、支持、理解、放手,这一系列的过程,更好地诠释了龙应台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愿世间放风筝的人,努力将手中的风筝放上天,然后目送着他稳稳地渐行渐远,而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