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连两天的课文诵读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回响两天来的视听感受,感觉真是美妙极了!这绝对是一场融音画声于一体的视听盛宴。
刚开场没多久的《在大海中永生》,由一位朴素的女老师演绎。她用投入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诉说着自己诠释出的对邓小平爷爷的思念与崇敬。如泣如诉的音乐,配上朗诵者全情投入的诵读,让人为之动容。这部作品一下子攥取了我的心,我在心中啧啧赞叹。
在激情澎湃的《安塞腰鼓》之后,是一位小姑娘给大家带来的《荷花》。小姑娘穿着雪白的衣裳,妆容清新活泼,在典雅的音乐声中,在光影交错的舞台上,犹如一朵白荷花傲然绽放。随着她甜美的嗓音,我们在公园中穿梭,在荷花丛中流连。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让人沉醉其中。
最让人震撼的是接下来的《月光启蒙》,选手是一位诵读的高手,她掌控声音的本领高超,对文本感情的把握更是精妙,由此将作品演绎得精妙绝伦。在场所有观众都被带进了她演绎的音、情、画的境界,随着她走进了诗人孙友田的童年生活。
在诗人的童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对孩子的爱让她忘却了白天劳作的辛苦,她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吟唱讲述,民歌民谣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可以说孙友田成为诗人与母亲的聪颖以及母亲给予的爱是密不可分的。
而就是这样的母亲,晚年时却得了老年痴呆症,这无情的事实让诗人满心酸楚。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也想到自己是一位母亲。这部作品给了我启迪,让我明白了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该怎样做一位母亲。
接下来的童话世界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感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狐狸分奶酪》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品的幽默风趣,同时又引人深思:朋友之间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带刺的朋友》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首美妙的歌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用他那支深情的笔为我们献出的一幅幅村野的画卷,诵读者将这篇作品演绎得多姿多彩,真切感人!
个人赛中高手如云,一个个精心准备,赛出了风采,赛出了水平。接下来的集体诵读,是一部部史诗,选手们用实力诵读,用团结合作,用激情演绎,让作品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
《孔子游春》中,老师们穿着古人的衣着,再配以舞台的道具等等,一下子将我们拉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碧波,孔子竟然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奥的道理,并巧借流水教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有德行,哺育众生,永不停歇;有情义,谦下和顺;有志向,无惧无畏;而且还善于教化别人,洗净人们内心的污垢……孔子并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临水沉思,借水喻人,发人深思。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不一般。
《明天,我们毕业》中,诵读者们配合默契,教师和学生角色演绎到位,诉说了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师生浓浓的深情。《最后的姿势》中,四位女教师全情投入,用过硬的基本功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伤离别》组文中,古人送别、思亲的诗与文完美穿插与结合,诵读者用炉火纯青的演绎将古人朋友、亲人之间的深情呈现出来。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部经典作品,受到了好几个集体的青睐。他们将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视角的改编与重组,在密切的配合、深情的朗读中,让我们再次领略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认识了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了浓浓的爱国热情。城西选手最后一句“我们爱你啊,中国”脱口而出时,我一下子被深深打动了。是啊,如此美丽繁荣的祖国,我们怎能不为之骄傲自豪呢!
全区的语文老师经过层层角逐,由校内初赛,到集团、片区复赛,再到今天的决赛,老师们一起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使得今天这一场历时三个多小时的诵读比赛精彩纷呈、震撼人心,更重要的是这场比赛的辐射力量,使得我们在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上更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