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上孩子读了《阅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两三百字,于是逐字逐句,和孩子一起感受这文字洗练的美好。最后补充了几句话,阅读一定会给生活带来无限愉悦享受,像春风拂面如春水荡漾,可如若自由过度了就是泛滥与放任,其实有时阅读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候内心的安宁。接着与孩子们一起读了《青梅煮酒》《武松打虎》两段古典文字,第一遍大家似懂非懂因为自已不理解字音含糊,集体查阅讨论再读第二遍,唇颊生津,而解决这些在阅读中必然存在的障碍的过程是枯燥的琐碎的,但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有属于个体的阅读自由与美好,否则只是浅表性阅读。

有时自由是放纵的附庸。

读对自己有些许挑战性的书籍更有利于自身成长。

在班上讲过,在老师眼里大家都一样,但是需要特别提出一点,只有一位同学的作业可以不按时交。理由:在语文课上当你们向老师发难且无力化解时,唯有她能帮助老师解困。在家长会上特别请她妈妈介绍孩子在家阅读情况,一个口音陌生来自远方的女子咬字清晰地告诉所有家长,自家小丫头每天不要人说晚上看书能看到十来点,那一瞬间很多家长发出惊叹。

今天学校进行非语数英学科能力测试,随机抽取学生名单,来进行检测的老师都是从中学抽调的生面孔。真好,他们不需要顾及中国人最讲究的面子。

音乐、美术、科学三门学科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审美意识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某种程度上讲意义超过我们的语数英,学会倾听学会描绘学会探索与实践是更开阔的学习范畴。

只是希望这样的考查更频繁更严格,许多观念陈腐且根深蒂固,需要暴风骤雨式的鞭挞。

上午非语数英学科检测过后,下午恰好下雨,操场潮湿体育课都变成室内,无意中转了一圈,发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多想想我们孩子成长最终需要什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不要沦为空谈。薛法根老师耽于各类活动仍旧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他就说过,课堂主阵地要坚守。

老师切不可一门心思地想着压榨学生在校的生活时间,譬如课间十分钟再譬如音体美,很多时候孩子是忍气吞声或者敢怒不敢言,可对孩子身心的戕害已然存在。

吴非老师这样描绘学校教育:所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的待遇,在早晨的阳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停下来看看太阳,课堂上能经常有愉快的笑声;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读给父母听……

听人闲谈涉及这样一位小学老师,整天像祥林嫂唉声叹气,要么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扶着头自怨自艾,他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琐碎繁杂,与学生相处很小面露笑颜,也很少与学生交心。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以怪戾催生怪戾,他班上打架骂人甚至打老师偷窃者皆有。

任何的花花草草到了他手中都可能长成歪瓜裂枣,他已然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资质。

学校里有一位女老师告诉我,明天参加体检。问及缘由,说要领取科学教师资格证书。她很欢喜。

科学——小学里一门新兴的学科,估计全区能拥有这样资质的寥寥无几。也许有一天,它会成为全区科学学科核心成员,或许能走得更远。当我们仰望敬慕她站在高处身上散发的炫目光环,不免会顾影自怜。

很多人永远不会知晓,过去的一年里一摞书十来斤,她啃噬了多少艰涩枯燥的理论,记得她曾经跟我说过一个独特的瘦身秘诀:深夜里需要耐着性子才能读的一本书,一杯白开水,肚子饿了,两三片水果。

一个人究竟能走多远,不妨看看现下他正在干什么。

睡觉落枕了,脖颈儿不能动,课上不再摇头晃脑孩子们不习惯,他们细心,很快发现了老师说话不及往时流畅,他们听得很认真。落枕了,很难受。

下午在班上批改作业,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没注意,一个胖小子(在作文课上说“老师,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吗”的那个)肉嘟嘟的小手在我后背捶了一下,舒服,又捶一下,整个骨头都酥了,下面的孩子在笑,索性就享受了一回,他掌拍拳打,扑通扑通弄了好久。,下面笑不停。

临了,跟孩子们说了,这学期老师也摸过你们的后脑勺,这下子全部还回去了。班上再笑,有点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