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习惯性地去新父母学校,真如大白所说,每一个周六已经成为一个温暖的名字,甚至是一种召唤,是一群人共享的密码。

自以为已经早到,可去时门口已经满是车,家长孩子授课老师服务义工已经来了很多,大门口有授课地点指示标志,这周六是课程全面拓展的第一个周六,授课地点多了,这样的提示充满了人情味,也让这春寒料峭的晨间多了些温暖的气息。

我是来上课,一节作文课,其实我内心是纠结的,自以为才疏学浅,讲作文确实讲不出什么道道,更为难的是生怕把这个周六的作文课上成我们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学生听了则如鸡肋了。

有赶鸭子上架之嫌,但是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还是要精心准备的,花了好几个晚上重温贾平凹的《在北大的发言》,汪曾祺的《我的小说观》,也读了《民国的课堂》,匆匆学了些皮毛,再想到刚刚教过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蓦地拟订了一个标题《由<记金华的双龙洞>说开去》,写了一个初稿,只是围绕语言的平实,叙述的有效以及情感的自然流露,我总以为作文教学没有太多的技巧,只能让孩子在阅读与生活中自我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作文,什么是好的文字。

初稿好了,自己读了两遍给我老师看了,她难得地夸了我,话说的不错,可是万事不能绝对,叶圣陶的文字本身就是白,郁达夫则不白,小学生还是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不怕简单但是要精准。

她家孩子也在小学,从不过问孩子的写作,只是一味地陪同读书,读高质量的书,只是让孩子在阅读中少走弯路,她对我也是如此,总是建议与推荐。

我不知道这段话与我的这节作文课有没有关系,但给了我上课的自信是确实。言归正传,上课了,告诉孩子们文字要清新自然,不媚俗,引用要有度,注重文章的内核塑造,不可太拘于形式,譬如开头与结尾,譬如为修辞而修辞……

一小时很快,就是阳光从窗台的左边移到左边一点点而已,就是一个学生说了两句话而已,就是我在课上出示了自己的一两段文字而已。

一小时匆匆过去,我在等待今天学生的作业——我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