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游戏时,可可提出今天要和涵涵一起玩积木。我问:“今天你们想做什么呀?”可可说“我们今天想用积木做一辆公交车,涵涵帮忙拿公交车的零件”。可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公交车,涵涵去拿需要的材料。搭建开始了,“涵涵我需要圆形的积木,快去帮我拿,”并站在原地看着涵涵去取材料,涵涵取回圆形积木给可可后,可可又说:“我还需要大的积木”。并继续站在原地不动,等待涵涵将材料取回,随后可可要在公交车上安装车座,他找来了椅子,并放在了自己觉得合适的地方,但涵涵觉得不合适,因为司机有位置了,但是乘客还没有位置,这时我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涵涵我刚才听你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刚才说的是乘客坐哪?”“你认为乘客没有座位了,那你可以跟可可去说你的问题,因为公交车是你们俩一起完成的。”我带涵涵来到可可身边 ,“可可,乘客坐在哪里呀?”“乘客坐在司机的后面,”“那还需要椅子 ,”涵涵听到可可说需要椅子,就继续去搬椅子。可可将椅子放在司机座的后面,乘客的问题解决了。



这时涵涵把一块长方体积木放在搭好的公交车上,然后去找其他的材料。“涵涵你放错了。”我说:“你们俩商量商量这个应该是放哪?”“放在下面,哎呀……轮子都掉下来了。”“你认为涵涵放在这个位置不合适是吗?” “嗯。”“你可以和涵涵说你为什么认为不合适,这样我们的问题就会很快解决了。”公交车搭好了,两人和旁边的一名幼儿开始玩开公交车游戏,车上只有2个座位,但是有3名幼儿。我说:“乘客太多坐不下,你们俩需要一起想办法。”涵涵说:“我有好办法,”“可可,我们听听他有什么好办法。”涵涵:“上去一个,就下去一个,座位就够了。”“可可这样行吗?”“行!”旁边一幼儿说:“我来帮你们延长公交车,这样就可以坐很多人了。”“可可她要把你的公交车延长了可以吗?”可可大声的说:“可以。”



分析:通过这次对可可的关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适宜的支持需要建立在真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从最初发现可可有交往的意愿,却没有交往的行为开始,通过一系列观察,我们看到了可可在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原来他总是独自游戏,是因为他不会主动邀请同伴、不会对游戏任务进行分工、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声音。有了这样的了解,我们才能够采取最合适的支持方法来帮助他。在一次次的游戏观察、情景分析、策略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不断丰富,这是一个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相信有了如此良好的开端,这样的成长还将不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