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六年级组的聚餐活动中,我不出意外地又喝嗨了,酒倒是不多,主要是又遇到了一个令我充满敬意并深深感谢的“酒友”——杨言利,一个总是能把握时机精准派酒、劝酒的直率人。

泗洪的确是个神奇的地方,遍地酒香里熏陶长大的泗洪人仿佛与生俱来神奇魔力,不分男女,无问老少,似乎都能千盏万杯不醉。印象最深刻的是泗洪人对被敬酒人的敬意,是用偶数来表示的,“好事成双”“四四如意”“六六大顺”……来而不往非礼也,那么回敬时也应该是同样的偶数,概不赊欠,决不拖延。倘若一桌十人坐定,目光画个圈,“36”这个最小的数字便能从脑海里蹦出来,随着目光一起落定到自己跟前的酒杯中,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乖乖,还是喝红酒吧!” 当然,即便如此,也鲜见醉酒之人。酒乡的魅力正在于此,这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诚意,一种不计得失只为情谊的古道热肠,正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关键是个度,需要拿捏得准。这喝酒与酿酒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

杨言利便是这般地道的泗洪人。2018年6月27日晚的仙竹小院聚会,整个六年级组分坐两桌,卸去了考试的压力,趁着小黄姐考编成功的喜庆,大家都可以喝两杯。席间,想到过去的一学期里大家对于工作的专注乃至搏命,我不由得举起了酒杯,满满的一杯啤酒。“丁校长,要喝的话,我就要跟你喝一瓶。”话音刚落,揭开瓶盖,不用酒杯,仰起头,一连串不间断的气泡从瓶口迅速窜到瓶底,整整一瓶啤酒便魔术式地消失在落下的空瓶口。掌声笑声四起,杨言利却气定神闲,连一个饱嗝都没有,让我目瞪口呆,更让我下不来台——若是都这样喝,岂不烂醉?果不其然,其他人都以此为榜样跃跃欲试,实在因特殊情况没喝的也纷纷组团,连祝酒词都练得炉火纯青。岂知杨言利却不依不饶:“丁校长,我们还有第二瓶呢!”话一说完,自己便捂着嘴忸怩着,指尖流出一串串标志性的爽朗笑声。“投降喝一半行不行?”我也哈哈大笑。“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尽力就行。”……就这样,努力地喝,尽力地喝,原本以为一瓶就能搞定的,不知不觉四瓶已入肚。

杨言利善酒,似乎尽人皆知,在六年级组如雷贯耳,其本人也跟我透过底:“我白酒八两,再加六瓶啤酒没问题。”我很诧异,更加佩服:“这量是我两倍啊!身高体重远逊于我,酒量却远胜于我,酒乡美名绝不虚传!”于是,人送雅号“杨八两”。不过直到今天,谁也未曾见识过。“杨主任,喝一个?”我端着小杯。“丁校长,要喝的话,我就跟你提壶。”还是熟悉的声音。“杨姐威武!”又是陈艳的鼓励。“好,你倒多少我喝多少,写满!”……一声酒杯的碰撞后,一饮而尽,干净干脆又干练。接着是许校长,也同样“拎壶冲”。李校长善解人意,只喝半壶。不过连喝近三壶,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于我来说,即使戒酒很久,无论如何今天这酒也得喝——同样是六年级庆功酒,一次是后来居上的完美逆袭,一次是保持优势的再铸辉煌,都是在杨言利的组织带领之下,数学学科交给她,让人很放心。这样率真干练、智慧而值得信赖的“杨姐”派的酒,哪有不喝的道理?

杨言利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并不是酒量,而是工作的勤奋和无私的付出。在三年级组时,招录的大多是农村孩子,习惯堪忧,为了吸引孩子,杨言利自掏腰包购买许多纸笔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励,每日不断;五年级组时,刚生养复岗阶段,短短回家哺乳孩子的两小时,都把厚厚一大摞学生作业带回批改,风雨无阻;六年级组时,背负着首战失利的挫折,作为学科责任人,压力可想而知,导学单、课堂检测题、错题集、拔高题,每日捧在双手的习题纸摞得高过她头顶,于是六年级组长长的走廊里,总会看到一幕奇景——一座缓慢移动的纸山, “试卷来喽……”太多次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走喽……”须臾间,这位身材不高,头发干净伶俐的女教师便已把一天里需要的资料分发完毕,每日不辍……呜呼,如此用心,岂不优秀?得杨言利者,得天下!

酒如其人,实在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