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首那段岁月,真的连自己都无法想象。除了工作时间,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自考中来了,仿佛我的人生就只剩这一件事,舍弃了太多的快乐,放弃了太多的爱好。

比如足球,师三时,人称 “泰师的罗纳尔多”,人球结合速度快、方法多,这称呼连我老家的球友都知道,于是就和朱亚军们一样,每次都安排两到三人专防我。那一年冬,代替体育老师参加足球教练员培训,结业时,原上海申花职业球员潘先生给了我独有的殊荣和期望——在合影时握着我的手说:“希望你能为基层足球多做些事。”万教练也希望我能从学校管理层角度多些思考和行动,让我这个唯一的语文教师颇感责任重大。不过很久没踢过球了,四年前一上场就伤了右脚,直到今天仍不利索,只能用一些花式足球来过过瘾了,风驰电掣般戏耍对方和门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再比如唱歌, 6年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背着我报的名)参加了好声音比赛,在2412时,同组的一个兴化的老兄赛前跟我炫耀:“上次泰州好声音,我轻松20强。”结果我唱完一下台,他又改口:“你唱得挺好。”后来我晋级了,没再看到他。同事结婚时,我就成了歌唱演员,收了不少动物玩具,家里到处摆满了。按理说到哪儿都可以是麦霸,不过只能忍痛割爱了。

足球和音乐是我的最爱,不过为了自考,什么都忍了,什么都省了,谁叫也不去,打死也不理,只知道对着每年两次的考试安排,把每天的学习复习计划排得满满当当的,细致到了几点几分上,如同军队的作训时间表一样。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浪费一点时间,我得和时间赛跑,我的青春岁月并不比别人多。与其蹉跎岁月,浪费年华,不如集中全力干成一两件事。

那时总有人调侃我:“这么学,你可别学呆了!”的确,那时失去了太多的快乐,但我不后悔,相反却感觉得到了更多的快乐,这快乐是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还有什么比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既定目标更快乐的呢?别人月光下,我在台灯下;别人繁花侧,我在书桌旁;别人K房球场,我在书房考场。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最难忘的是2005年的除夕夜,窗外烟花漫天,爆竹声声催新年,而我仍在捧着书。第二天醒来,睁开眼,侧过头,那本《古代文学史》就在枕边,没有起床,没有拜年,没有领红包,一上午就这么在书的陪伴中过去了。那天读的章节是中晚唐时期的散文创作,永远地记住了、喜欢上了皮日休、陆龟蒙的作品——谁曾想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坚持了两年,考完18门课程,终于与南师大谋面了——最后一关的论文写作和答辩。因为读过顾炎武的《日知录》,所以我确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散文经世致用思想的研究》的课题方向。为了能写好,我极力搜集、阅读、研究材料,泰州、姜堰两地的书店几乎被我跑遍。记得当时爱人陪我一起奔波,一次从泰州回来,突遇暴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在一个农家小院的屋檐下躲了近两个钟头。后来围绕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两千多字,既重视理论实践,也没忽略语言文采,对仗工整,文散结合,追求古色古味。因此输入法的词条短语是不能用了,所以打字就打了一周时间,当时请的是现在行知实小的陆小华老师(在此感谢),一没课就请他到文印室去帮我打字。后来依据导师建议,做了较大删改,只剩8000字左右,言简意赅,更紧凑更精致了。导师还建议我再读一读顾炎武的诗歌,将诗歌与散文做比较阅读,把论文的面扩大了,收获就更多了。现在写起文章、说起话来总是不自觉中有了骈文的味道,志明评价我古文功底好,估计就是那篇论文的影响,不啻为个人爱好、风格之滥觞。那期间曾写过一篇散文,一个可怜的校长非认为是网络抄袭的不可,让我满是遗憾和无奈。后来公开发表了,算是对他的什么呢?

答辩过程很是顺利。答辩地点设在南师大文学院,非常陈旧的建筑,颇有民国范儿,好像矗立在一座斜坡上。我是第四个,导师和两个年轻一点的老师是主考官。沈教授的点评让另外两个老师好像失去了提问的欲望。“请你概述一下‘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结合顾炎武诗歌谈谈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两个很简单的问题没有给我任何困难,反而可以让我随心所欲地展示。那可得了,班门弄斧不成?于是我被“赶”了出来,顺利赶上了回程的火车。教授讲:“可以给你优秀,但你还得回来进行复测,为了那个文凭,良好就足够了,没必要再走一遭。”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呢?收获和提升才是实实在在的,没必要自找苦吃,于是回家坐等本科文凭飞来吧!

听说江苏社会大自考的文凭连国外都可以承认,作用倒是挺大的,不过我又不出国,欢喜不着,但因为这个本科文凭,我的职称评定提前了,这倒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凤凰涅槃般地自信了许多,极耐得苦,能艰难驱驰,未来还有什么路不敢走呢?泰戈尔说:“你的付出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过去的努力早已开花结果,直到现在还一直让我不停地收获着,让我在夜深人静的此时,仍能激情澎湃地敲打着键盘去美美地回忆。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在于把一切奉献给现在。”致敬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再见,我未曾远去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