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孩子的眼光

学生自学作文教案——其实只能称作作文讲义材料后交流体会。一个同学说,“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似乎没有抓手”。另一个同学说:“作文材料的题目是议论文的分析说理——比较论证,可内容却不是讲习论证方法,似乎是思维方法,有点混乱。”敢于这样发言的这位同学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学生对作文讲义编写有微词了。孩子的眼光是纯正的,清澈的,不带任何色彩。

从文题来看,“分析说理”有两种理解。论证中心论点,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小论点,分解小论点就是分析说理。这是从结构框架或构思角度来说的。从某一具体段落的论证来看,举例后要有析例,这“析例”就是分析论证。这里的分析论证是总体构思的分析论证还是段落的分析论证?不清楚。如果顺着作文讲义编写的思路,上次讲析了因果析例和假设析例,比较论证是论证方法还是析例方法?如果扣住析例讲析比较分析,温故知新,拓展延伸,强化巩固,开口较小,也容易操作。教材上有现成的例子。《六国论》学生很熟悉,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从“赂秦”和“不赂秦”两个方面比较论证的。这是从整体构思角度来比较分析的。当然,比较论证比对比论证外延更宽广,说法也更准确。鲁迅的《拿来主义》将文化遗产比喻为“大宅子”,先从反面论述“孱头”、“混蛋”、“废物”三种态度和做法,然后用“拿来主义者是全不是这样的”过渡,引出正面的拿来主义的做法,对比鲜明。

本来很简单的很好操作的一个议论文写作的知识点,却演变成了思维方法的训练,类比联想,向相反方向、类似方向等延伸思维。思维方法和分析说理是两码事。难怪我们的学生作文总是有跑题现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议论文整体上以对比或比较为主体,那么思维将处于同一层次的并列结构,不同于层进说理。层进说理,说理有逻辑性,思维才有深度。我们不主张采用并列式结构写作议论文,层进式议论文写作才是我们的追求。

每一个教学案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或实施过程,目标指向必须明确集中,可以把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小目标,便于目标的达成,而不是多个目标。直接将名家的著述拿来,不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不顾及我们的学情,没有我们自己的思考,还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自诩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将陷入混乱。“你不教我还有点清楚,听你一讲,我就糊涂不清了。”

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的。我们不能在学生面前丢了自己的语文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