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短板在哪里?

     最近同类学校三校联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分的选择题均分只有0.34分!原因何在?这种形式学生没有见过?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还是概括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够还是没有真正读懂不知变通?还是命题故意为难学生?分数固然重要,分数的背后更值得思考探究。

   以材料一为例:

201812,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③据统计,2017,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④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⑤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13日报道)

材料来源比较新。序号为笔者所加。

材料一共5句话。①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陈述事实或现象。②支付宝移动占比总况。③具体使用移动支付宝情况。④对移动支付宝前景展望或评价。⑤数据表示移动支付宝与县城、省会、农村差异不大。

选项一为“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选项陈述对象为“移动支付宝”,现状是“在大众中应用广泛”,使用便捷,“在家也能享受服务”。虽然材料中没有“在家也能享受服务”这样的信息,只要有现代生活经历的同学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在家也能支付,只要有手机等网络平台。要求判断该选项的正误,相当多的同学竟然误判该选项,无畏失分。

另一选项表述为“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该选项设题的依据是原材料第⑤句,县城、省会、农村差异并不大,命题人故意表述为“巨大的差异”。阅读不仔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要稍微留心一点,就不会误选。可以说,选择题除了考查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外,更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认真、细心。

再一个有关的选项是“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这一表述在文中是有依据的,只是命题人转换了说法而已。这一点特别提醒考生注意,语言表达的转换。在语言表达转换中常见的陷阱是“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或偷换概念,陈述对象张冠李戴,考查考生的识辨能力。

2019新高考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量增加了,书写量并没有加大,筛选、概括、转述、细心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成了考生的得分分水岭。

至于与此材料有关的简答题,只要根据材料一“联系现实,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便可以信手拈来答出三四个要点: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联系现实,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感受体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这些都是语文素养,非及死记硬背,刷题所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