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受访表现
晚上九点看完晚自习刚回到家,女儿说,宝宝老师要来家访。元旦前几天,早教老师就预约要来家访。都说高中老师辛苦,其实所有老师都很辛苦。早教老师晚上9点多钟还在家访。
平时晚上9点之前,宝宝已经洗漱上床准备或已经睡觉了。听说老师要来,宝宝似乎很兴奋,一直在等待老师的光临。
大约9点半,老师来电说到了小区门口,宝宝和女儿立即出门迎接,宝宝很开心。
老师一进家门,宝宝主动拿已经削好插上牙签的苹果给两位老师,就是不会说“老师”两字,只说“师”一个字,还不标准。老师夸赞宝宝会招待客人了,宝宝非 常开心,那个眼神,肢体动作,十分可爱。老师给宝宝带来礼物,叫宝宝打开看看,是一条红色围巾。宝宝立即自己披在肩上,得意洋洋地走了两步,做出很会整理围巾的样子。
这是今天老师家访的第10家。平均每家逗留时间30分钟,从晚上5点放学直到现在,老师还在奔波家访。告知家长宝宝年前课务安排和年后课务选择,以及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注意点和最佳发展期,要观察孩子的习惯和脾气,孩子已经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了。
给老师递上苹果后,又每位老师送上两只橘子,然后自己在爸妈的帮助下自己优哉游哉地吃橘子,还知道把橘子皮送到垃圾桶里。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球”拿来送给老师,每人一只,自己也拿了一只,做抛球的动作。得到老师夸赞后,又拿起自己的玩具小刀和玩具水果,玩具切板,边说边动手切开玉米、葡萄、芒果分送给老师。平时别的小朋友来我家玩,要玩宝宝的玩具,宝宝就是不让别的小朋友碰他的玩具。大概宝宝要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别的小朋友没有与他分享,不让他玩,他就下意识地记住了,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击。才23个月的小家伙竟然会“记仇”了。老师来了,绞尽脑汁把自己最好玩的玩具拿给老师,似乎报告老师,我愿意和老师分享玩具,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得到老师的“点赞”。
23个月的宝宝,最近的语言发展较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婆婆、嗲嗲——外公外婆不会说,苹果、芒果、痒、冷、卡车以及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名字都能说出来,尽管有些声母还发不准音,大致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了。感到奇怪的是,玩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区分得很清楚,大人一下子从图案外表也难一下子记住,当然上面有有关的拼音和文字,这些宝宝是不懂的。
平时我们出门,宝宝都会挥着小手说“再见”“bye-bye”,今天老师家访结束告辞要走时,宝宝就是不说“再见”,叫宝宝送送老师,他却很积极,嚷着要“出去”。“天黑了,宝宝回家睡觉,睡醒了,明天再出去。”只要听到“出去”他就很乐意听话。
24-36个月,是宝宝发展的第一重要时期,要特别注意关注和引导,老师的提醒,我们大人不能不重视。
家访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老师家长的关系,形成了家校合作的共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