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为浮华遮望眼
高考三模揭晓,同学们喜笑颜开,我们的预期目标实现了,消灭了两位数,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模均分109点几,5个不足100分,2个120以上的。二模均分过了110分,2个不足100分,仍然是2个120分以上的。三模均分114点几,最低分105分,120分以上的10人。
同学们中考时语文分数都在100分以上,进了高中,特别是高一、高二,大考时很多情况下均分都不及格,有一次平均上浮5分,仍然不及格,强化班也一样。是高中语文难学吗?高中语文比初中语文难在哪里?高中语文总分还比初中多10分呢!
新的《考试说明》下达后,试卷的结构和考查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选择题,加大了阅读量,试题量并没有增加,对学生来说是实现语文跨越的好机遇。选择题增加,意味着难度降低,增加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其实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整合、概括能力,能力要求为中等,原来是3道简答题,现在是两道选择题,估计为单选题,一道主观表达题。文学作品阅读由20分减少到15分,题量由4题减少为3题,其中还有一题可能是选择题,意味着难度降低。总体分析把握后,将每一大题的得分预期要求向学生公布,理想均分在104.7——128.4之间。平时要求语知(前90分)确保65分,作文确保50-55分。有同学竟然认为我想当然,吹牛,刚好我们考过一篇作文“空谈”。吹牛一定是空谈,是说的难以实现的,预测分数并且实现了的就不是空谈。有一同学在我的印象中,语文大考从未过100分,二模时考了101分,三模时111分,呈递增趋势。我女儿当时的语文情形也是这样。一模语文69分,二模语文89分,高考时107分,至少没有拖后腿。她的高考成绩是进入高中后最好的一次成绩。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还有27天高考,有人认为已经定型,大势所去,我不这样认为。高考成绩还有变数,高考成绩应该是学生考得最好的一次。高考命题最权威、最科学、最合理,高考阅卷最公平、最认真、最负责,高考时学生也最重视、精力最集中、状态最佳的考试,何况还有20多天的努力呢。
鉴于三模考试成绩,我给学生泼冷水,120分以上的学生每人减10分,110得分以上的每人减5分,100分左右的不减。提醒学生不要得意忘形。“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的“十里”,最后的二十多天将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切不可大意失荆州。坚持就是胜利。
三模分析会后,知道了我们班语文其实并不怎么样,有人担心,有人质疑,有人鄙夷,我却很坦然。学生可以作证,三模之前我的目标是消灭两位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信心。后期将是巩固、拔尖,在高分层上下功夫。基础好的学生,只要稍加点拨,上升很快的,甚至有质的飞跃。基础差的同学已经都能过100大关,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发生的。一切皆有可能。
有人说“南通三模苏北挖了个大坑”,这句话引起了我的警觉,也与我的泼冷水不谋而合。就整个试卷来看,没有新的题型,全是常规题,而且跟风2018年命题太紧,根本没有“预见”“预测”功能。小说阅读来说,第12题“小说第⑥段在全文情节上有什么作用?(4分)”与2008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命题要求完全相同,答题思路相同。第14题“小说叙述了六机匠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与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完全相同。不同的文本,竟然有两个答案要点都相同:“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稍微有高考应试经验的老师都知道,2017、2018高考题,尽管考点相同,考题也不会相同,更不要说答案要点相同了。
作文更是虚浮不得。评分要求均分不低于48.5!相当多的同学连“节奏”的内涵都搞不清,“节奏”是音乐术语,指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的有规律的变化。竟然出现了“法律的节奏”“桌子的节奏”类作文,而且还都45分之上!我们的同学就是不重视平时的积累,没有充分调动积累的意识,不联系现实生活,不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好高骛远,装腔作势,大而空。高三学习生活的节奏,每一个高三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怎么办?是适应还是改变自己,“快节奏,慢生活”。快节奏的表现、弊端、危害、实质、根源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对快节奏的教育我们有哪些思考等,都是很接地气的立意,而且不可能撞车的,独特的、深刻的。
对个体来说,快节奏的生活,一味求快,不知张弛有度,既累身,更累心,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变得疲惫和浮躁;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说,对快的追求就是对功利的追求,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而冷漠;对物质生产来说,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品质下降,造成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平衡;对精神生产来说,很多本可以更纯粹更伟大的东西,迫于时间的紧迫、金钱的诱惑,会变成缺乏营养多吃无益的快餐文化、速成科学等等。 教育一味求快反映的是人们对人才的渴望,创作一味求快表现出的是对作品数量的追求,经济一味求快折射出的是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国民心态……一味求快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急功近利的不正常的心态。这既是外部世界节奏加快竞争增强对人类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类本身急功近利思想的体现 。教育也好,创作也好,经济也好,一味求快的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在于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利益就是一切”的价值观,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太在乎结果而忽略过程。只有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一味求快给社会、人生带来的危害。 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成了人们心中不落的太阳,炙烤着每个人的心,停下手中的活计,休息片刻也被认为是奢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一旦在工作上慢半拍,就会遭到他人的嘲讽,可是我们在追赶时效的今日,赢得了时间却失去了生活,停下飞奔的脚步吧,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走路需要等一等,做事需要等一等,发展更需要等一等 。
学生作文由四类卷升格为三类甚至二类,将是后20天的重中之重。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
我相信,只要老师和学生通力合作,高考语文飞跃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