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何其多

        校内高考四模是5月25、26两天举行的。27、28两天评讲试卷。试卷本身不便于评说,至少“自胡马窥江去后”句中“胡马”是借代修辞手法,这是无可争议的,根本没有必要否定借代,一定要解释为对少数民族的贱称。作文“味道”,一上网,“味道”满天飞,我把扬州最后一练的“味道”,金考卷“味道”和我们校内的“味道”三道题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个中“味道”。四模的“味道”要求写作抽象的味道,写对外界事物的感悟,不少同学审题不清,仍然写作具体的味道,如桂花糕的味道、桂花的味道,奶奶的鲫鱼汤等,机械地贴上了“爱”的标签。其实,我们手头的《语文阅读欣赏》上就有《寒冷的味道》、《袖子的味道》、《幸福的味道》,2014年学生参加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其中有一道题就是“……的味道”,参赛的同学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眼光独到,《离别的味道》,《灶台的味道》,《乡愁的味道》,《生活的味道》等,写作生活感悟类散文比较合适,最起码要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但是那些靠议论文打拼高考的同学怎么办?如何写作?我引导学生回顾高考题,2007江苏卷: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虽然累人,但农人乐滋滋,活得有滋有味。由此可以引出“生活应有滋有味” “生活的滋味哪去了”。2015江苏卷《比邻而居》油烟味,邻居的生活状态,相互理解包容,有认同传统文化的境界。典型的由实到虚。生活应有滋有味,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社会变化迅捷,快节奏,人心浮躁,味觉迟钝……作文命题要兼顾到文体的选择,要考虑到所有的考生,要让考生人人都有话可说但说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有集体评讲的讲义,谁负责编写讲义?没有布置,也没有无名英雄主动承担,只好各自为战。29号之后的课务怎么安排呢?重新安排的课表第一次就是两个半小时的语文课!不知道内容安排,虽然学校要求计划要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怎么办?还好,我四模试卷评讲特别是作文评讲,花了不少时间。事后才知道,做综合练习。问题是仅有的几天时间做几次练习?综合的还是专项的?还有精彩回放。我们过去应对高考也有经典回放,过小电影,按照《考试说明》要求,将考点转化成考题细化梳理答题思路和技巧,就熟不就生,唤起学生的记忆,坚定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可惜我们的经典回放全是高考题专项回放,其中有些题的答案还是网上的贩运的与考试院提供的答案差距不小。我们还要为学生纠偏,以免误导学生。后来又是“临门一脚”。临考只能一脚,我们是临门一脚文言文,临门一脚古诗鉴赏,临门一脚文学作品,临门一脚论述类,左一脚右一脚,踢得学生晕头转向,学生哪里经得起这样踢脚?

有着多年送考高三的经历,我的考前指导《稳定情绪开好头》共花了六节课时间,知识点考题梳理,经典回放,选用例题全是学生平时作业中做过的,重要的,易错的,并且标注练习出处。

作文预测不是随大流,而是回顾梳理学生已经写过的作文,结合教材人文专题和今年时事大事思考,将考题串联起来,“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我们要让起点成为起点,少空谈,多实践,多实干,放慢节奏,静心欣赏身边的风景,这是人类文明的秘密,是我们应有争当主角的勇气,也是我们同学少年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身边的身边的人和事,想想他们的语文老师,他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一道靓丽的风景。 时尚的俊哥,个性的俊哥,创新的俊哥,不合时宜的俊哥(俊哥的自行车)、微笑的俊哥、守时的俊哥(俊哥的手机闹钟),高效的俊哥,快节奏的俊哥,恪尽职守的俊哥,追寻认同感的俊哥,特别有味的俊哥,有别样眼光的俊哥,善思勤写的俊哥,有理想追求看淡名利的俊哥,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俊哥,守望语文梦(家园)的俊哥……

利用答疑补差时间,与学生普遍接触,及时辅导,教学相长,从高考阅卷老师的特殊读者角度与学生交流作文复习,帮助学生打磨自己的作文。有学生问“责任”作文如果写作议论文如何写?“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要有主动的责任担当意识,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负责任有责任心的,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还要热爱本职工作,有爱心。责任担当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负责任不要停留在口头,要落实到行动中。责任与主角有想通之处。

考前最后几天是检验老师的备考的眼光,谁站得高,看得准,稳得住,谁就占尽先机。临门只需一脚,要稳、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