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的味道

“×××,四模作文‘味道’你有没有认真评讲?你们班要出问题了,高考作文就是写‘味道’!”

我着实惊讶,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写味道吗?“材料中有‘酸甜苦辣咸’,是指味道吗?”如果这样审题,那完了,那一定是变质的味道!

“物各有性”,水、盐都是物,淡、咸是水和盐的“性”,“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五味”不是指“味道”而是万物,万物要共存相生,才能多彩纷呈。考前一模、二模、三模包括四模都是话题式感悟类作文,都强调对某个核心词语的内涵的理解。这次作文看似没有一个集中的话题,考生可能无从下手,他们不细读原材料,不去思考原材料四句话之间的关系,看到了“酸甜苦辣咸”,不加思索地就想到了“味道”。殊不知,这已经不是味道了。不少考生审题不细心,受四模作文的影响,偏离了方向竟然还不知道。

考生审题失误,老师不能推波助澜,麻木鼓吹猜到高考作文题了。高考命题专家就是命题专家,否则只要是语文老师都可以命制高考题了。

考前一窝蜂地押核心词语类作文,《考试说明》上还提供了另类材料作文题,哲理思辨类材料。通俗地讲,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大致相当于,我们四个人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组合在一起掼蛋,或者干其他什么事。这就是生活。对此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你是对的。”终于得到了领导的一句肯定。其实,我们的四模作文“味道”都没有集体评讲讲义,除了写作对事物的感悟体悟外,究竟怎么写?如果写作议论文又怎么写?我们都没有统一的意见,都是各自为战!

2015年阅读材料《比邻而居》,由油烟味,火爆爆的,麻辣味等各种味道,大家理解包容,和谐共处,这个倒是比较符合高考写作要求。

回顾平时的作文,个体与群体——独木不成林,林中的树木之间又保持一定的距离;群或朋友圈,不同的人组成一个群或圈,构成一个小型社会,和谐共生。也可以用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双方是有联系的,是共存共生精彩纷呈还是彼此互相攻讦独霸一方?是单边主义还是多极化?学生如果这样思考,是符合要求且有思维“深度”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训练单一化就借口审题有难度。如果连材料的四句话都读不懂,关键都抓不住,还谈什么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了?全是胡扯淡!

变质的味道,会很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