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
开学正式上课第3天,稀里糊涂(其实我很不糊涂)地上了三节课,渴望的集体备课时间,我带着自己的思考提出来就教于全组老师——好像扰乱了原主题。
72篇古诗文阅读、统编教材(只有目录)、苏教版必修教材,如何优化组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序列?
开学前夕,只接到了要求讲读《论语》12章、《劝学》、《师说》,究竟先讲哪一篇,不知道;《论语》12章究竟怎样讲?文、言如何协调统一?解释字词、翻译,背诵,概括、理解、欣赏、感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习任务群如何设计?可以不可以把《论语》12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三篇文章建立一个学习任务群,《孔雀东南 飞》、《诗经▪氓》合并在一起,《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作为一个任务群,写作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结合《项脊轩记》读写共生任务群等。《论语》12章,我试着设计了学习任务群:
阅读《论语》十二章,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参照下列问题,任选一题,写出你的思考感悟,不少于800字。
(1)“君子”之我见
(2)我心中的“君子”
(3)学与思
(4)“乐学”刍议
(5)仁与礼
(6)假如我是孔子
(7)孔子,我想对你说……
(8)《论语》的精辟语言
高一新生刚从初三过来,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还沿用初中的惯性,我们的起点要低一点,节奏要慢一点,要求要具体明确一些。
大胆重组教材文本,老师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整体驾驭能力,学生要与老师同步,老师要有超前意识。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语文资料。
第二个困惑是,如何处理好教、学、考三者的关系。
以学定教,大家已经形成共识,自然不必说。“教”要瞄准学生,瞄准新课标,还要瞄准高考。高考不可回避。问题是,按照常规,我们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大市联考,特别是月考,与哪所友好学校联考?教学进度不一致,到时为了考试,拼命赶进度,打破正常的教学流程,教、考分离,学生将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失去对语文老师的信任,对今后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过去曾经蹭考,强化班均分都不及格,考得学生灰溜溜的,我不希望这样的尴尬重演。
第三个问题是,作文如何序列化训练。
高一是侧重记叙文写作还是记叙、简单的议论并重?个人认为,作文教学或训练要来源于生活、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靠船下篙。写作随笔式的感悟式的散文。
周五有两节作文课,内容是什么?我不知道。很想提前准备。原来设计的第一节作文课“借你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从高初中记叙文写作要求的不同说起,或者就学生军训期间的日记谈起,指导如何写观察、随感式日记,还是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完成学习任务群的写作任务?可能我太急切了,太过超前了,杞人忧天。
最后一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老师只讲20分钟。如何操作?学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总结提升,还是学生做作业20-25分钟,老师选择重点讲析?抑或师生互动,如讲读《论语》,重点字词、翻译由学生讲,概括、理解、赏析、感悟,师生共同完成,将老师的20分钟分解到整节课的过程中?总之,一句话,教师不能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要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心无意的几个问题,没有冒犯领导,挑战中心备课组,更没有指导备课组的奢望,但愿能对现实的集体备课有所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