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总分150分中占比40%,是所有高考学科中占分最高的一道题,只要高考作文均分在42-47之间,高考语文大有作为,高考作文特有作为。
     2022年高考阅卷时专家透露,八省联考时江苏高考语文遥遥领先,当年高考语文却远远落后,有损江苏形象;当年江苏均分42分,湖北45分,广东48分,专家有感而发:过去江苏领跑全国,现在江苏要适应全国。暗示作文评分准表要适度放宽。
     45分作文是不难获得的,只要符合“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构思基本完整、语言表达基本流畅,就能拿45分。在45分的基础上再向上一点点,过了50分,一切皆有可能。
     日常作文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思考,观点难以出新;没有素材,没有生活,没有积累;没有表达,语言贫乏,词不达意。生活、思考、表达是作文的不二法门。
     公开课选择作文教学,作文升格,具有战略眼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第一次听茅主任的公开课是在那时的八中,内容是作文审题指导——“明明白白我的心”,今天再次聆听茅主任的作文升格指导,可以窥见茅主任在作文教学上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向茅主任为首的姜中语文同仁致敬。
      现实教学中仍然有重语基轻写作现象。特别是高三,认为作文反正就是这样,再怎么训练,45分左右就可以了。作文占比40%,在课时安排上也应占比40%才科学合理。高三语文双向细目表中语基占了90%的篇幅,作文只有一两句话,实在令人痛心!
“健康与奋斗”作文命制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命题方向。“健康与奋斗”看似二元关系作文,既是二元作文,首先要弄清两者关系。正如样文“以健康为基,击奋斗梦想”中先总说说“因奋斗带来健康问题”,然后分论“以健康为基,筑身体之本钱”和“以奋斗为楫,击梦想之大浪”,最后得出结论。“健康”与“奋斗”各占一半,平均用力,典型的平均化写作,重点无法突出,难以形成独特的观点,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正确的做法应围绕其中一点说深说透,同时不忘兼及另一个方面。就像书月教头曾形象化地指导我们:议论文写作具体论证时要向泼妇对骂一样,围绕一个“点”,多角度全方位,不管有理无理有无证据,目标专一,死缠烂打。个人之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是“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会熬夜学习,熬夜工件,在努力奋斗着”,从“奋斗与健康”的角度思考感悟。奋斗跟熬夜到底有啥关系、奋斗和健康又有啥关系?答案其实很简单,奋斗和熬夜没有关系,奋斗和健康也没有关系。我们不能说白天的努力就不是奋斗,我们也不能说所有的熬夜都是奋斗;奋斗不一定以健康为代价,不健康不一定是因为奋斗,奋斗了也不一定就不健康。有的学校,高三年级推行晚自习结束后“星星点灯”,还有一套理论“星星点灯,照亮前行的路”,殊不知,照亮前行的路,说明前路一片黑暗,应改为“指引前行的路”。星星点灯,精神可嘉不值得提倡。只要每一个白天多挤出20分钟远比晚自习后延长拼消耗有价值。
      题目问的是“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奋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奋斗与健康在命题者眼中是有关系的,并且还需要我们来回答做法。你觉得奋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因为题干中“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会熬夜学习,熬夜工作,在努力奋斗着”就已经给出了前置背景——“很多人确实是在熬夜奋斗损害健康”,所以最简单的回答做法就是“我们不要在夜里奋斗,不要熬夜,不要以损害健康的方式奋斗,更不能透支生命,要切实提高奋斗效率”。
     当然我们也可以顺着命题人的思路理解为有关系——奋斗可能会损害健康,奋斗和健康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关系——健康能促进奋斗,不恰当的奋斗会影响健康。如何将论述显得更深刻?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来思考。我们平时一般在什么时候会选择熬夜奋斗?如果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熬夜是真的在奋斗吗?熬夜奋斗的效率真的高吗?我们为什么明知道熬夜有害健康还是会选择熬夜?我们往往并不是为了奋斗而熬夜,熬夜也并不全是在奋斗,熬夜与奋斗其实也不是论述的重点,我们所论述的其实更是在奋斗中如何注意健康。所以我们在全文论述过程中建议也不要将健康与熬夜划等号,熬夜只是题干中损害健康的一个具体方式,我们论述的落脚点应该还是在健康与奋斗这两个关键词上。
      考场作文提倡议论文主体段体现层进式思维,层进式结构相对容易拿高分,有时又难以层进,难以深入。怎么办?向苏格拉底学习,学会追问。围绕某个问题多问一个为什么,难以追问时就反面假设。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
      其实,阅读是对写作的积累,写作是对阅读的检阅。死记硬背作文开头和主题段落模式是不可取的。平庸的开头大都相似,优秀的开头各有特色。应试议论文开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扣题点题,精准审题;要能暗示行文思路;展示语言风采,语言表达功底和书写状况;开头应多用转折关系的语句,少用因果关系的语句;开头应有好的由头,建议从生活现象,反面现象引出观点。我们要提高备考奋斗的效率,不妨借鉴语基简答题的思维路径开启写作的构思路径。
     茅主任的现场作文指导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奋斗,什么叫有效奋斗,高效奋斗。“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