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日冲刺暨18岁成人礼,几乎成了高级中学的必备动作。
18岁是人生的起点,应背起行囊诗意地远行。不时有同学自认为我18岁,年纪还小,成绩不理想,学习不刻苦是理所当然。
说来很惭愧,我18岁时已经第三次参加高考了,而且考上了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尽管心理极不情愿地读了师范,毕竟考上了大学,转了户口,吃上了“定量”,享受国家分配待遇,按月拿工资,“旱涝保收”。
16岁稀里糊涂地高中毕业,稀里糊涂地有幸参加了高考。那年,我们初高中学制各两年。14岁报考高中,学校嫌我年龄小,还是生产队出具了证明才参加了高中入学考试。在乡级入学考试中,我以很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录取。听大人说,我差1.5分就可以进姜中——那时根本不懂也没有上姜中的欲望。高一时,我曾担任过班级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物理课代表、化学课代表,是班级学习佼佼者。高二时成绩断崖式下滑,数学、物理都不怎么听得懂,没有学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各学科高考范围全然不知。学校组织预考,全校应届生只有10人预选过关,我忝列其中。那年我们学校应届生没有一个考考达线,我高考自然名落孙山。印象最深的是那时的物理(化学)有多项选择题,还有倒扣分要求,我的得分抵不上倒扣,只考了329分!——班主任安慰我,比有的高复生分高,直接来复习吧。
16岁下半年,高考复习班报名时,学校不接收,要复习必须改学文科。我学的是理科,改学文科,历史、地理从来没有学过——初中的历史、地理,中考不作要求,形同虚设。听了老区高中班主任的高考形势分析后,我渐渐接受了“文科”,报名参加文科复习,复习费用比母校还优惠了4元钱。
由于历史、地理是全新的课程,我在数学课、语文课上偷偷笨鸟先飞,恶补历史、地理。高考预考时我竟然名列全县前十。高考一定大有希望。班主任提醒我说,你高考要么考上本科,要么落榜。那时我竟然不懂本科是什么意思,对班主任的告诫不以为然,考不上本科,还有大专,还有中专!我怎么就不能考上?
到姜堰参加高考,住在姜堰第二招待所,第一天考试的两门科目,感觉良好,第二天上午考数学,数学是我的强项——我是理科改学的文科,文科数学没有理科要求高,我的数学平时都是接近满分的。考数学的上一天晚上,可能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轻敌,也是出于好奇,近和几个同学一起偷偷看电视——《虾球传》,我记住了东方歌舞团的陈方圆。要是班主任发现我,及时制止我该多好啊。顾此失彼,享受了电视,失掉了数学。拿到数学试卷,初步浏览,都是熟悉的常规题,心中窃喜。正式开考时,我做题运算的数字很繁琐,很复杂,数学老师强调过,高考数学题结果都很简洁,不复杂。可我的结果越来越复杂。高考分数揭晓,我的总分378分!再次名落孙山!大专分数线362分(具体记不清了)!我真的没有达到本科线但是超过了大专线呀,还是有希望上大学的!竟然没有录取。班主任告诉我说,录取本科,英语算总分。大专和中专英语都不算总分!我的妈呀,怎么不在高考之前明确告知我呢?!当年,英语总分只折算50分!
眼看着平时成绩远不如我的同窗考上了大学,我却接到了班主任的亲笔信:重整旗鼓,以图来年。免费复读!免预考!我调整策略,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维,数学老师在黑板上题目抄完,我的答案就出来了。二次复习时,我担任英语课代表,帮助政治老师批改试卷。一年的努力,超过本一近40分,总分上涨了整整120分,数学接近满分,不知道哪里失去了2分!
志愿填报,没有任何指导,误打误撞,被扬师院录取,比我总分少5分,志愿填报批次完全一样的同学被苏大录取。我本一没有滑档,本二湖北财金学院仍然无缘……
18岁,我背起行囊,在父亲的护送下来到了古城扬州求学深造。
扬师院中文系辅导员告诉我,“你是被我们偷来的,考分全系第一。”我气愤地怼了他“你改变了我的命运”!
看到同学们举行18岁成人仪式,时光仿佛倒流了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