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刚刚开讲,正在听学生讲析古诗鉴赏简答题,突然头顶上空传来刺耳的声音:“王老师,请等一下,我有一个班务事件要布置一下……”

学生哄笑,打断了我的思维。每当学生听课不耐烦时,我只要说“不要干扰我的思维”,而不是用“难题”为难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学生尊重并认可我的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和提问方式。

曾几何时,诚信高考要求高考考场安装监控,全方位监控考生的诚信考试,同时也监控监考老师的规范操作,保护监考老师不被某些考生的胡搅蛮缠。

诚信电子眼,只在大型考试时才开通,平时不会监控老师上课和学生听课。

进入高三,为了适时监控学生学习,班主任自费在黑板上方安装了小型电子眼。班主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学生在班,就可以通过手机视频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经常发现学生把电子眼“转向”,班主任将电子眼功能升级,电子眼可以自动鼓旋转方向,还可以自动跟踪,还可以“发声讲话”。老师看班的负责精神令人敬佩。

可是学生大都有逆反心理,学生都懂得AI时代,高科技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能代替人的情感温度。AI在深入学生内心,心理活动、心理变化、思维过程等,远不如人类。人应当有其自身的个体价值,切不可成为AI的附庸。

高三后期特别是高考前夕,特别是答疑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谈,零距离接触,陪伴学生走完中学时代最后的一里路,学生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

教室里的微型电子眼尽管可以自行调整方向,但还是有视角盲区。站在讲台和黑板中间的老师,电子眼是看不到的。坐在讲台两旁的学生,电子眼也无法顾及,学生就“自觉”钻空子,轻松摆脱老师的监控。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我已经提前进了班,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电子眼突然发出声音:“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怎么还没有到班。赶紧到办公室喊老师来上课!”学生告诉我:“你站的位置,班主任看不到!”

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班级管理现代化的必要。如果监控老师上课的一举一动,老师心理也不自在。特别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电子眼突然发声,把老师吓一大跳,打断了上课老师的思维,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搞“破坏”,动机与效果不一致。说话的得体,要考虑场合、对象、动机、效果,再美妙的声音,只要不适时地发出,都是烦人噪音。临近高考,学生心理浮躁,比较焦虑,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才能有效托举每一位学子,真正助力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