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体检”
姗姗来迟的体检报告,让平静的校园起了涟漪。
那几日,体检成了校园内的热点话题。见面时相互问一问:怎么样?大家心照不宣。走路时、饭桌上,不时地在研讨脂肪肝、囊肿、高血压、胆结石……
一天、两天,时间在飞快的流逝,体检的话题也渐渐淡出了校园,校园内又处处荡漾起欢声笑语。一位老师因报告中写着“建议复查”,自己利用休息日去医院检查,为了保证体检指标的准确,医生提出要她静休一周再查。这可让她犯了难,请假?!学生怎么办?课务怎样安排?万般无奈,她言不由衷的向学校请了假。请假的消息传到学校,同班的数学、英语老师自告奋勇地当起了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做操、活动,接送学生乘车,班主任当得有模有样。同轨的语文教师纷纷为她代课、批阅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一周后,她又满脸阳光的出现在讲台上。
后来,在与一些教师的闲聊中,一位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我的心中溢满了感动。“一两个常见指标有点出入没什么,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注意调节,无需大惊小怪,天塌不下来”。原来,参加体检的大多数教师都有一个或几个指标超出了参考值,有一些教师的体检报告中赫然写着“随访”、“建议复检”的字样。是心中牵挂着学生,是惦念着课务,我不得而知,但他们却毅然的将自己的体检报告,藏进了抽屉,欣然地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独自一人时,拿出报告,细细端详。
“体检”已渐行渐远,但每当念及,我的心中总是暖暖的。“团结、吃苦、热爱、奉献”的百年老校精神已在教师心中深深扎了根,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时我在想: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时会千差万别,对待体检亦是如此。体检后,生活中,有一些人,当发现一些指标不太正常时,会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惶惶然。慨叹人生苦短,从此消沉,一蹶不振。对待工作,以为能坚持上班已是不错,好与不好,不再挂在心上。整天在抑郁、彷徨、昏昏然中虚度着光阴。但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人,面对体检中的小小异常,心中坦然,谈笑自如。他们试着改变不良的习惯,调节生活的节奏,保持愉悦的身心。他们的生活,洒满了阳光、快乐。他们尽情享受着精彩的教育生活。面对工作,孜孜以求,豪情满怀,在教育的路上一马当先。
其实,对教师身体状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心灵的一次“体检”。透过体检后的“症状”,我们看到了教师心灵的“健康指数”。我们期盼健康的体魄,我们更希冀有健康、向善、向前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