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诗

——观摩徐海云老师的儿童诗创作课有感

郝彤蓉

 

周二一大早,我便一路向西,来到活力四射的城西学校,全程观摩了一整天的2019年姜堰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表达课决赛。今年的小学语文赛课很是特别,明确分成了两大板块:阅读课和表达课。前者我们都司空见惯,公开课也经常展示,但是后者,在赛课中却并不多见。语文表达课包括习作课、口语交际还有综合学习。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表达课,我心中有很多的问号。今天听完8节优秀教师的展示课后,不禁为他们鼓掌,每节课都能看到教者精心的设计意图,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能感受到教者的用心良苦,上好一节精彩的语文表达课实属不易。所有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徐海云老师带来的儿童诗创作课了。因为我自己就很喜欢儿童诗,我爱读林焕彰笔下天真的《小猫》、我爱品罗青笔下清冽的《汽水》、我爱看泰戈尔眼里《花的学校》……而徐老师的这一节课,则对我进行儿童诗教学以及引导学生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1、从生活中挖掘趣味素材

徐老师的导入别具匠心,她没有选择名家名作的儿童诗,而是选择由自己的孩子生活中非常逗趣的小举动编纂成的小诗作为切入点,很是亲切和巧妙。儿童诗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要启发孩子们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作本就应该源于生活。

《看佩奇》

捣蛋鬼——赞宝来啦!

披着“恐龙皮”

柚子皮当头盔,

跌了个狗啃泥!

“哥哥,我要看佩奇!”

她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图,描述图画并猜想图中小孩儿的想法,此时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平铺直叙的。接着她再由图到诗,提示学生关注诗中的语言:“恐龙皮”、“柚子皮头盔”、“狗啃泥”……这个环节,徐老师其实已经悄悄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了。接下来第二首又是徐老师生活中有感而发的儿童诗。

《不是我的错》

宝贝,你在干什么?

妈妈,衣服渴了,

我在给他喝水。

妈妈,袜子哭了,

哭成了拖把。

她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衣服渴了,我在给他喝水”、“袜子哭了,哭成了拖把”,这些生动有趣的儿童语言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和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因此,徐老师注重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孩子们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2、由扶到放的梯度创作

倘若教者一开始便让孩子动笔进行儿童诗创作,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定是一件无从下手的伤脑筋的任务。徐老师则引导孩子们进行读诗—品诗—补诗—写诗,层次鲜明,梯度前进,学生完成得游刃有余。

她首先由一瓶可乐为主题,让孩子们联想出一串生动的词语,接着这些词语经她轻松一组合,一首小诗即刻出现,孩子们也初步感受了儿童诗的形式与韵律。看似简单地编排,实则是老师多么用心的设计。接着徐老师出示台湾作家七星潭的《我底下有什么》:

黑暗底下有一颗星星,

星星底下有一棵树,

树下有一张毡子,

毡子底下有一个我,

我底下有什么?

                                     

让孩子们大胆地猜测,补充最后一句话,最后出示诗人的原句结尾“就是不告诉你”,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相机提示大家要关注一首诗充满趣味性的结尾,这就又给孩子们在解锁了一个儿童诗的“创作密码”。最后,进入到儿童诗创作的环节,徐老师在黑板上每画一笔,就让孩子们想象这是什么,而这些想象出来的事物就是接下来他们所创作的儿童诗中的一个个鲜明的意象。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圆球是吞噬黑暗的太阳,波浪线是一根要被吃掉的面条,也可以是一段崎岖的小路……童言妙语,让人惊叹。

3、放飞学生的想象和心灵    

儿童诗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神奇的幻想空间。在本节课中,徐老师非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和心灵。比如课堂伊始,她就通过两幅图画进行对比:一个小女孩儿骑着鲸鱼在云层里穿行,一只喷着水的大象骑在鲸鱼的背上在海里航行,这两幅脑洞大开的奇特的画本身就充满了诗意,鲸鱼飞上天,大象骑到鲸身上,这是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老师便由此激发学生去想象,这也为后面孩子们自主创作打下了基础——在诗中同样可以让一些“不可能”变为“可能”。

正如徐老师的板书上所写的“儿童如诗”,的确,儿童天生就是一位诗人。所以,我5岁的女儿仰头对着天空努努嘴巴,就会说:“妈妈,我想尝尝云朵的味道”;看着天上的月牙,她会说:“妈妈,你看,月牙像不像我笑起来的眼睛?”;当她摸着我的脉搏,她会逗趣地说:“这是生命的小精灵在跳蹦床!”儿童需要诗,需要诗歌带来的诗性、灵性的生长环境。我要好好呵护孩子的这颗珍贵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