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学生被动受训,教育效能低下。如能把“变脸”艺术移植到教育管理中,“变通”教育管理方法,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华美转身,定能增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变脸   变通   

 

英·怀特海的《教育目的》一书上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只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正确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只将学生当成受教育的“容器”,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教育效能低下。

    一、透视:当下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1.一言堂,习以为常。

【案例1】学生会——宣布会议议题,罗列学校管理现状,针对现状提出相关要求,学生表态发言,会议结束。

这样的会议遵循的是传统的固有的会议模式,学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这种模式支配下,组织者居高临下,学生只是听众,一味地接受与执行。

2.冷冰冰,见怪不怪。

【案例2】开学典礼——拉横幅,升国旗,唱国歌,校长致辞,师生代表讲话,活动结束。

这样的开学典礼,校长就是那么几条冷冰冰的要求(如安全事项、学习目标、文明礼仪等);教师的希望老一套,毫无新意;学生的表态始终是几句违心的话(可能还是教师写好了,学生照读的)。看似隆重,但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二、寻思:分析当下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纵观当下学校开展的活动、举行的仪式、召开的会议,可以说是学校拿决策,学生被执行;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这样的教育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但实际效果不佳,学生心中没有留下太多的感动和教育。究其原因,就是学校没有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忽视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教育的主体来看待,学生只是习惯了校长的教诲、老师的忠告,习惯了逆来顺受,因此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苏格拉底语)作为学校,就必须坚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心里,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举行学生难忘的仪式,召开别具一格的学生会议,让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绽放自我,彰显自我,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探索:让“变脸”艺术走进学校教育管理

如何让学校教育管理摆正位置,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华美转身,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基于儿童,为了儿童,让儿童真正地做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由此,我们想到了“变脸”艺术。学校教育“变脸”了,“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语)才能成为可能。

    (一)“变脸”的内涵。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教育中的“变脸”就是学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合理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那些由校长决策、教师说了算的活动、仪式或会议,可以适度交给学生自己策划、组稿、主持、演绎。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成了主人,校长、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

(二)“变脸”的价值。

把“变脸”艺术移植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变呆板教条的教育管理为鲜活的现代教育管理,唯有校长和教师勤于思考,另换视角,改变思路,优化策略,点燃激情,让学生站到前台,唱起主角,学校才会有生机与活力,学校才能让学生终身难忘,留下美好回忆。这些都源于对“人本”、“生本”的重视和尊重,源于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教育模式的“变脸”。

教育“变脸”的核心就在于把人的自尊、自信、自我放在首位,谋求人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变脸”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会更有价值和深远意义。《周易-系辞》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教育的“变脸”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只要我们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基于儿童的发展,适度加以巧妙的“变通”,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功效。

(三)“变脸”的策略。

1.立制“变脸”,“变通”决策者

传统的学校管理,总喜欢“按章办事”,一大堆的制度汇编,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裹”得严严实实,学生只能在各种制度的框架内索然无味地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是学校、老师说了算,学生只能按照制度的要求和教师指定的套路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荡然无存。现代学校管理,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围绕时代性、教育性、针对性、发展性等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实现从受教育者到学生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修订的队伍中来,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2.会议“变脸”,“变通”主持者

为了推进学校管理,学校召开各种学生会议无可厚非。但如何召开学生会议,发挥会议的育人功能,大有讲究。实践表明,召开学生会可以由全校学生中公开竞选产生的校长助理来策划主持。会议的内容和议程,由校长助理组织会前调研。一是收集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和班级管理中的成功案例;二是寻找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会上,对于先进典型,让学生自主评价,自我点赞;对于问题和不足,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原因,作出对策。作为校长和教师,应从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中,找到学校管理的决策点和平衡点,使管理更有方向和目标。实践证明:基于儿童需要的学校管理一定是科学的、生态的、健康的。

3.活动“变脸”,“变通”参与者

应该说,不少学校非常重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学仪式、十岁成长礼等典礼仪式。在这些典礼仪式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几个学生代表在前台“表演”,绝大部分学生充当的只是看客。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推陈出新,创意开展各种活动,让所有学生有露脸的机会,展示的空间,说话的权利。去年春学期开学典礼,我们把“文明礼仪伴成长”主题教育启动仪式整合其中,在“我为礼仪代言”这一环节,上百名少先队员将礼仪感言写在新艳的红丝带上,并亲自系挂在学校银杏树下,让百年银杏见证自己的成长历程;入队仪式上,让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佩戴红领巾;十岁成长礼,家长声情并茂地朗读写给自己子女的信,全体同学唱生日歌,谈成长的经历;毕业典礼,滚动播放同学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照片,展示电子成长档案,体验成长的乐趣。所有这些,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一定会终身难忘。

4.评价“变脸”,“变通”评判者

    传统的学生评价往往是比较笼统和单一的,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和教师仅将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学生的优劣也全由老师来评价。如何建立全面、客观、公正而且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呢?笔者以为,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校互通,实现评价“变脸”,增强学生自信。如开展学校、班级才艺大比拼活动,评比才艺“小达人”,进行学生优秀成长档案袋展评,让学生相互点赞;召开“变脸家长会”,结合图片、视频充分展示学生成长轨迹和点滴进步,家校“握手”,共同探讨有效评价策略,让评价“走心”。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变脸”艺术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不仅变出了学生的自信与快乐、自主与成功,也变来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新常态,实现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华美转身,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