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是我很早之前就看过的了,近期,我又重新温故了一遍。用小说的原话总结一下: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青春时期是壮怀激烈时候,而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就会心静如水,在青春的两头,前面是童年的天真无邪,后面是中年必须承受的生活之重。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没心没肺、敢爱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热情的岁月。 

《致青春》没有过多的无厘头,而是很认真地去思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郑微因爱情祭奠阮莞,陈孝正以回归救赎内心,林静努力想换回爱的能力,朱小北以遗忘告别过去……他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无法用成败来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于残忍之中奢侈地品尝点滴甜蜜。 

小说对于沉重部分的把握恰到好处,不回避现实问题,也不失冷静和积极向上。“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内心充满欢愉者,会通过这部小说得到欢愉;内心曾有荆棘者,也会得到一些安慰。青春总是会和"遗憾""伤痛""做了错误的选择"联系在一起。而回忆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再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你可以接受当年你无法接受的问题了,若干年后时过境迁,无论当初的所做所选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多大的遗憾,大多数人还是会说"青春是美好的" 

小说突出了人生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因为一个人的青春里不可能只有恋爱,而没有其他,学业、爱好、精彩的课余生活、个人价值观的推翻与重塑等等,这些同样都是青春的组成部分。   

同样是青春,有些人会选择让“追逐向往的爱情”占据生活的几乎全部,比如说女主角郑微,爱得轰轰烈烈,爱得飞蛾扑火;有些人会选择通过努力学业为自己的将来铺路,而不愿让其他事比如说恋爱这种事影响自己的前途,比如说男主角陈孝正家境贫寒,冷静地置身风花雪月之外,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的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大厦,不可以有一厘米的误差。 

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因为根本没有对错,有的只是真实。在读了整部小说后,你会发现,书中总有一款适合你,你总能从中找到从前你自己的影子,因为你和我的青春都是那么真实。 

也有人说青春片是给已经失去青春的人看的,拥有青春的人才不屑去谈青春。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我也要说在青春消失中,人心是变得坚强起来的。就像原小说里写的那样,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青春逝去的时候,我们也收获了理性和成熟,说到这,我们可以悄悄问自己,还记得当年的梦想藏在哪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