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会通过眼睛照亮孩子的心,……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以一颗童心去观看大自然,会收获一份意外的美好,那是自然的礼物。

  童年的时候,看万物都会拼命联想到另外一个或多个事物。那种感觉是纯粹而美好的,因为没有后期教育的死板条规,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去奇思妙想,就像原生态的老祖先,对自然充满了幻想与期盼。王开岭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如今我们身上有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长大是一个残忍的词,人们留恋于小时候快活日子,好像活得只剩下快乐。长大了,承担的也就多了,闲暇时光少了,人们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对身边的大自然留意的也渐渐减少,更谈不上深入地联想了。于是“自然”便只出现在课本中、书籍里。当我们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又有谁真的注意到皎洁的月亮投射在床边的光;春夏秋冬四季树叶的变化?只会突然看到树叶变了色,并惊诧于飞逝的时光。

  自然每天都不一样,“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大自然,记住它的各个面貌,就像每天准时看日出的福楼拜,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所谓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拥有童心的人,即使是白发老翁,只要保持一颗童心,自然母亲也会紧紧将你拥入怀中,让你深深地感受她的温暖与爱意。或许如爱默生说的,成年人不会仔细看太阳,因为他们受过教育,太阳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属于“常识”范畴,当他们看到太阳时,他们会反过来教育你说“直视太阳光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之类的生物学、物理学的道理。

  而那些美其名曰“热爱自然的人”,打着“护卫自然”的旗号,摧残着自然,他们是没有童心的,脑子里都是金钱、利益、荣华富贵,谈何纯真?他们只会把自然变成赚钱的工具。

  当你凝视着灿烂的星空或与花相视,静醉初春的时候;当你为人类的智慧或生命的神秘而惊奇的时候,难道不曾震撼于自然的伟大吗?难道潜藏于心底的童真不曾被唤醒吗?自然何尝不是深爱着我们,而我们也当怀揣着一颗童心,做一会儿纯粹的孩子,与自然相拥,热爱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