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在镇上开了个小面馆,开了多少年?小镇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反正是吃着他的面条长大的。上了年纪的人掐指算算,估计有三十几年了。一个面条店能开三十几年,他到底有什么诀窍?

   
老杨是个勤快人,只要提到这一点,小镇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如果在小镇评选勤劳之星,老杨肯定会排在十佳。那时我住在老杨面馆对面不远的商住楼,楼下对面就是菜场,老杨面馆就在菜场隔壁。老杨比菜场的人起得早,每天清晨天不亮,面馆的灯就亮起来,就开始生炉子。有时听到老杨被烟呛到,咳个不停,我们会被惊醒。我们也不忍心责怪他,都知道,他老夫妻俩不容易。晚上老杨面馆的灯是小镇留到最后的一个。小镇本来就很小,没有夜生活,八点过后,路上就没了人,只要有一个人,老杨面馆的灯都亮着等候。老杨做生意就是这个态度,他经常说,做生意,不能光为自己想,也要为顾客想想。想开门就开门,想关门就关门,这叫什么做生意。我早早关门,人家想吃个面条暖和暖和,该怎么办。

   
老杨的面条分量足,不管是谁,都能吃个饱。他是个有心人,遇到个子大的人,比如李三小,老杨就多下一小把面,加量不加价。老杨说,都是小镇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这么斤斤计较。说来也怪,不管是李三小,还是张家做医生的,还是王老师,他们都喜欢到老杨这里吃面。好像这里成了他们的定点面馆,别人家的面条就是吃不惯。

   
老杨的面条确实好吃,舍得放佐料,与一些偷工减料的生意人不一样,他的面条脂油、蒜花、小胡椒粉一应俱全。炒的青椒肉丝,瘦的多肥的少。油光光,香喷喷。这样的面条怎么能不好吃。吃过的人都说,香!

   
老杨的面馆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老杨的幸福生活也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老杨的父亲早就离他而去,他从小和母亲生活,没上什么学,就开了这家面馆,一开始就是个面摊,没有店面,大炉子支在外面,风吹日晒,自己擀面,深一杖浅一杖,就这样过来了。后来找了个穷人的女儿,东拼西凑租了个巴掌大的店面,小两口就这样打拼了起来。老杨不怕苦,有的是力气和精力,天天起早带晚,如果哪天早上起晚了,晚上睡早了,肯定就是生病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拼,别的面馆关了又关,老杨的面馆从来没有易主。

   
我是面馆常客,有时工作到很晚,不高兴自己弄吃的,就到老杨那里吃个面,一来二去,跟老杨熟悉起来,老杨说,没关系,想吃打电话,晚上我给你留灯。老杨就这样,对人很诚恳,喜欢为别人想。吃面时,丢个手机,丢个手包,给你收得妥妥的,帮你保管,免得被别人拿走。什么时候想起来,过来找,原物奉还。你为别人想,别人就为你想。有一次老杨胃病犯了,一个受过老杨“恩惠”的人,请他在人民医院的姐姐寄来很多胃药,送给老杨。老杨要给钱,那人把老杨一推,说,这个比我手机便宜多了。



老杨是个犟脾气。去年小镇准备搞旅游景区,小镇人都劝老杨弄个百年老店的招牌,老杨憨厚地笑笑,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实诚地说,没有百年哦,才三十几年,不能骗人,不能骗人,我就叫老杨面馆,省得人家找不到。老杨本来个子小小的,一米六五左右,这个时候,更是可爱得像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