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棋”助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众所周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仅对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阅读量等都做出了规定,而且要求学生要对阅读理解所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感悟,谈体验。纵观当下小学生阅读,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多数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其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者,学生阅读面很窄,阅读量更是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下好“五步棋”。
激发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阅读体验的基础。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真正爱上阅读,可以说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我一以贯之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每接一个新班,我通过现身示范、榜样引领、创设情境、好书推荐、开设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刻意的要求,而要渗透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善于用发现的眼光,着眼于教学的角角落落,用心灵去启迪,用真情去感化,相信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可以说,激发兴趣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棋。
养成习惯。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我着力下好第二步棋,那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小学生来说,良好阅读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年龄小,做任何事都缺乏耐心,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采取严格要求与有机引导相结合,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初我都要求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具体到每日的阅读时间与阅读量,为了让学生计划不会落空,我坚持每日督查,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真实状态,对坚持按计划实施的学生大张旗鼓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不能持之以恒阅读者适时提醒并督促,久而久之,学生习惯得以养成。
注重引导。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也初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我把好阅读引导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读书都很重视,都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学生积极响应者很少,其关键在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正因如此,每学期我都花一定的时间开设阅读指导课,课堂上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指导他们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
开展活动。为了切实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故事演讲”、“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读书知识竞赛”、“课本剧展演”、“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有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更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勤于动笔。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他们阅读动笔的方法,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名词佳句,让学生读有所悟,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每学期,我要求学生人人准备读书笔记本,学生每日阅读在笔记本上记下好词、好句、摘抄好段,书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渐渐地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足以证明,“五步棋”让所教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征文竞赛喜获丰收,可以说“五步棋”助推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