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自我成长“助推器”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官庄中心小学
阅读、写作两个词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读和写几乎是无数教师成长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纵观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名师,有哪一位没有丰硕的写作成果?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写作能提升阅读品质,让人更加用心地品味生活,梳理思绪,深化认识,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更具有成就感。”这一点我深有感悟与体会。
三十年前,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家乡最偏僻的村小任教,那时常常选择住校,由于条件简陋,放学后唯一消磨、打发时光的只有看书,也正是从那时起渐渐养成阅读习惯。当初,对写还没有什么意识,一来,方方面面没有什么要求;二来,当时村小没有教科研氛围,学校除了党报党刊,教学杂志几乎没有,初入“茅庐”更不知写作还能发表。回味当年,写,对我们来说很少见,更没有听说周边有人写作发表,记忆犹新写就是学期结束撰写小结仅此而已。
知晓写作,源于报刊、杂志。在村小十几年,虽然爱读但懒于动笔。随着条件改善,学校有条件征订教育、教学杂志,校长虽然年老但很有前瞻性,用他的话说:“再穷,订教学报刊、杂志的钱不能省。”正因如此,身为村小教师的我才能感知外面的教学世界是多么的精彩!那时邮递员送报都是骑自行车,对我来说,每天都期盼校园响起熟悉清脆的“叮铃铃”声音,报刊、杂志一到,我就争着阅读,手捧杂志如获至宝。阅读之余,我也开始尝试练笔,那时大多是按照报刊、杂志征稿要求来写,由于功底太浅,加之缺乏写作经验,每次投稿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执著的我始终坚信,成功总是垂青于奋斗者。几次投稿,虽石沉大海,但我没有灰心丧气,闲暇之余,我努力写下我的教学点滴感悟。
恋上写作,事出发表。天道酬勤,一篇源于生活的随笔《国旗下讲话该变变脸》在《中国教师报》首次发表,得到信息,拿到样报,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特别是后来邮递员送来稿酬,领导赞许、同事羡慕更是让我终身难忘!“处女作”的发表激发了我的写作动力,从此,我就一写而不可收。工作之余,写下自己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夜深人静,我会情不自禁在键盘上敲打所思、所想,我将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学习借鉴我申请成为《中国教师报》特约通讯员,不管工作多忙,每晚与《教师报》电子刊“约会”从不贻误,走访博客,参与论坛,发布校园信息,忙得不亦乐乎!付出总会有回报,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硕成果。近年来,文章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素质教育小丛书》《姜堰教研》《教育周刊》刊载、发表;参加省、市、区各级论文竞赛更是捷报频传。除此之外在区教育局门户网站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在博客上我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与同行切磋。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沟通,让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用心灵书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记载每日教学心得,大量反映教育生活的故事在笔下诞生。
回眸自己写作之路,一路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是他人无法感知的幸福与快乐!真诚的文字把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写作不仅让我克服了专业发展的怠倦,激发了自身的职业热情,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更是改变着我的行走方式,步入成长的快车道,近年来,我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成长为学科教学骨干,如今评上了高级教师,被吸收为市小学品德学会常务理事,写作让我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