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习的“要”与“不要”

姜堰区官庄中心小学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时下,一年一度的期末复习正在紧张进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全身心投入,但据笔者了解,有的教师复习有方,学生复习得法,复习效果明显;有的老师尽管花时较多,却不得其法,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让复习优质、高效。结合自身实践,借鉴他人经验,笔者认为复习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与“不要”。

要有翔实计划,不打无准备之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让复习有条不紊,教师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翔实的计划,什么时段,完成什么任务;哪些是本册教学重点,哪些是难点;平时教学中哪些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哪些知识存在遗漏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没有计划,复习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大腿上挂铜锣——走到哪,响到哪。”漫无目的的复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要有侧重,不要面面俱到。复习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知识重点与难点要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知识遗漏,围绕重点、难点精心备好复习课,复习中抓好关键,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中切忌面面俱到,有些老师总是担心学生这儿不行,那儿不行,自己在复习中“盲人骑瞎马”,既浪费时间又收效甚微。

要系统梳理,不要泛泛而谈。学科虽不同,但其知识性、系统性、连贯性是相同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弄清知识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提纲挈领,由烦到简。

要面向全体,不要心浮气躁。要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教师重点要关注“边缘生”和“学困生”,切不可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分层要求,对于优等生要引导其戒骄戒躁,做到好上更好;对于“边缘生”要鼓励其赶优甚至超优;“学困生”是最让教师费心费力的,对于这些学生千万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对其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更不能讽刺、挖苦。对于“学困生”最好的“良药”就是老师的爱心与耐心。

要激发兴趣,不要枯燥无味。复习不是重抄剩饭,更不是机械重复,教师加班加点一味讲解、搞题海战学生定会索然无味。复习期间,老师要将主动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复习方法要力求灵活多样,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注重精讲精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至关重要,复习课堂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当“主角”,练习的方式要有吸引力,体现灵活性与趣味性,单项竞赛、分类闯关、趣味游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同时学生定会乐于其中。

总是,复习有法,贵在得法,把握“要”与“不要”定能让复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