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转眼间,三百多个日子又从指尖悄然滑过,忙碌的2018转瞬即逝,又到岁末年终,驻足回首,清点行囊,反思2018年生命历程,感慨颇多,既有发自内心的欢愉,亦有徘徊不前的酸楚,年过半百才邂逅新教育,在追寻新教育的路上,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我,岁月静与好,不负好时光,2018我初心未改,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我试着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平淡的日子变得充盈,让琐碎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激情满怀,我用勤奋拓展生命的高度,在平凡琐碎的事情中书写着自己生命传奇。
2018年是我扎根乡村教育第33个年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最难忘也绝对是有生以来最充实的一年。秉承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理念,一如既往,倾情教育,用勤奋谱写生命新的篇章。2018是忙碌的:忙于阅读,这一年我静心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许新海《做教育的行者》吴勇《漫话新教育》《教育就是引导》《做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教育家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乘着新教育姜堰开放活动的东风学校正式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不巧的是负责新教育实验的教科室主任到城区交流,分管教学的我责无旁贷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引领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推进每月一事、师生共写随笔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2018是幸福的: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是辛劳,但收获的是他人无法体验的快乐!2018所负责的学校新闻宣传再传佳绩,新闻宣传、信息报道总数突破3000条稳居姜堰区中小学信息报道第二名,个人荣获姜堰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参加姜堰区组织部、宣传部组织的“我的入党故事”征文竞赛荣获三等奖;在区局组织的“总书记这句话我最受教育”征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江苏省教育总工会组织的工会调研论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报泰州市参加省赛;积极参加新教育实验荣获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撰写文章“阅读让生命更精彩”在省刊《江苏教育》发表、文章“学生网游瘾防控宜与不宜”在核心期刊《学校管理》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组织的2017-2018示范性网络研修与学习中所负责的综合坊被评为“优秀工作坊”本人被评为“优秀坊主”;指导的文学社成员刁逸香参加区局“烈士在心中”征文竞赛荣获三等奖;学生孙静雯文章《难忘那一刻》、毛思语、王小微、邱紫浩文章发表在江苏省文明网、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
盘点岁月,回眸足迹,2018我的生命感悟就是向心而生,无问西东,年初开学时,私下里不少同事关切地问我:“你整日这样忙碌图啥呢?”“论职称高级早已到手,论职务过了50往上再提拔已经没有年龄优势”,是啊!究竟图个啥?有时我也会反问自己,也许自身性格使然,也许不甘平庸,总之,面对善意的提醒,我往往都是一笑了之。说实在的工作以来一直在村小,对新教育虽说早有耳闻心之向往但由于诸多缘由影响未能成行,真正走进新教育还是近几年,当我读完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尤其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成了我追求的目标。两年来,参加新教育实践让我切身感受到我和学生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后来者,我对新教育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唯有勤奋方能超越自我。
勤于阅读
相遇新教育是阅读让我行有方向,改变着我的生活方式,我喜欢阅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天不翻看书就感到不自在,好像生活中缺少点什么。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的桌子上总是摆放着各类报刊杂志,稍有空闲随手拈来,或浏览,或细读,精彩之处总爱动笔摘抄下来,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在我看来,闲暇时光还真找不到比翻书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弥补之前阅读量不足,我给自己订了一个阅读计划,一个月保证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在阅读的同时我坚持做读书笔记。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自身勤于阅读的同时我在学校倡导成立了青年教师“寻梦俱乐部”,为想读书的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读书和交流的平台,间周的业务学习我们都会举行读书沙龙交流活动,每月两本推荐书目,是为读书沙龙做准备的,无特殊情况每次读书沙龙我都会坚持参加,无论是听别的老师讲还是自己谈体会,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年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每期必看外,我还阅读了二十多本教育书籍,如《高效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寻找教育的新支点》《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我的教育省思》《郑杰的后校长生活》等。在各种优秀教育资源的引领下,我汲取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的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2018是泰州市在全市中小学启动“五年精读五十本书”活动的第二个年头,我以此为契机积极引领全校师生参与大阅读,为了让读书活动扎实开展,我精心制定校园大阅读“读书节”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我们成功举办了校级美文诵读、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电影欣赏,每项活动我都参与其中。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良好习惯养成,每天早晨晨读,语文课每节课前三分钟经典美文欣赏,每日午间半小时诵读,每晚必读成了我和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勤于写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同时我喜欢写下自己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夜深人静,我会情不自禁在键盘上敲打所思、所想,我将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在阅读中遇到好的文章我会摘抄或者剪贴,我还给我的剪贴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采蜜集”,2018又是写作“丰收年”,一篇篇随笔变成了铅字,光我的剪贴本就有了好几本。不管工作多忙,每晚与《教师报》电子刊“约会”从不贻误,大量阅读,走访博客,参与论坛,发布校园信息,怎一个忙字了得?我用心灵书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记载每日教学心得,大量反映教育生活的故事在笔下诞生。我将这“原汁原味”的教育故事放到我的博客与同事们分享。回眸一年写作之路,一路辛苦,一路芬芳,收获的是他人无法感知的幸福与快乐!真诚的文字把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写作不仅让我克服了专业发展的怠倦,激发了自身的职业热情,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更是改变着我的行走方式,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文章先后在《江苏教育》《学校管理》发表。我不但自己写还义务担任学校“寻梦文学社”辅导老师,借助这一平台,我向学生推介阅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书海泛舟,与此同时,我精心指导学生写作,并将学生的得意之作打印投稿,学生习作先后在《扬子晚报》《泰州晚报》《素质教育小丛书》发表,参加各级各类征文竞赛成绩同样是收获颇丰。尤其在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征文评比中我辅导的文学社成员5人文章先后发表。
勤于育人
我校地处城郊,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优质生源大多数流入城区,全校七十多名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其中有“学困生”和“特殊生”,泽宇同学是我任教四年级的帮扶对象,这孩子最大特点就是胆大“特皮”,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对他教育已经感到束手无策,为了改变这个孩子,我不言弃。 这一年,我继续与他结对帮扶,开学之初我走访家庭与之约定帮扶事宜,赠送成长记录本让其书写每日成长点滴,与此同时除特殊情况外我天天都坚持与其促膝谈心,与其他教师沟通寻找其“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与鼓励,对其不良行为总是苦口婆心,耐心开导,并及时把该生发生的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回忆自己哪些地方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了解孩子家庭里亲人之间的关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看到希望,重新找回自信;同时把聊天过程尽量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说实在的,改变一个人确实很难,尤其是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一说就懂,不提醒就犯,反反复复是家常便饭,我深知,没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就会前功尽弃。一年来,我写下了该生二百多篇成长叙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静待花开,在结对帮扶下,该生有了明显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我将该生案例写成教育叙事参加姜堰区教师结对帮扶案例征集荣获“优秀奖”并被推荐参加了泰州市评比,由于案例真实,叙事详实一路过关斩将,被评为泰州市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
勤于耕耘
盘点2018新教育之路,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月谋划新教育年度实施方案,培训学校教师;二月开展“完美教室”创建;三月启动实施大阅读“五年精读五十本书”暨“校园读书节”活动;四月推进每月一事,开展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五月参加新教育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研讨活动;六月开展“弘扬先烈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活动;七月、八月组织暑期教师培训学习;九月新教育每月一事;十月最美图书角创建;十一月开展研学旅行组织师生走进溱湖生态湿地公园海洋馆,动物园;十二月组织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成果展。
“以智慧点亮自己,以爱照亮他人。”只有先点亮自己的心灯,才会有能力和情怀去照亮别人,再次回眸2018新教育心路历程,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新教育与梦想同在,与实践同行,与激情同心,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书写着生命的传奇。展望2019,希望在招手,梦想在眺望,一个接力的新起点,一个攀登的新台阶,正如《诗经》所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行走在新教育路上,我将继续寻找自我,构建内部完整的自我,洞悉自己,感悟生命意义,我有足够的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平淡的日子里,我将扬起自信的笑靥,不负时光,昂起好豪迈的斗志,将担当与抱负付诸行动,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价值,积极影响身边人。
2018,心栖梦归处,不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