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教育“小题”也需“大做”
4月18日,轮到行政值班,按照惯例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进校门,电瓶车还没停妥,六年级一位家长急冲冲走到我面前:“校长,我要向你反映情况,本来我不想说的,可那孩子欺人太甚”一听家长这语气,我觉得事情很急非同寻常,连忙招呼家长,让她慢慢细说。
反映情况的是六年级何星宇奶奶,原来,何星宇与同学张泽宇发生了矛盾,张泽宇动手打了他,早晨,何星宇奶奶在校门口等到张泽宇询问事由并责问张泽宇为何动手打人?哪知张泽宇竟回答人家:“打得活该!”常言道:“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点燃了何星宇奶奶心中的怒火。听到这,我对事情已经略知一二,心想好你个张泽宇,现在学校正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教育,反对校园欺凌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你竟敢顶风作案,要做“小霸王”,这次要好好拿你“下马威”。我一边安抚何星宇奶奶,让她别着急,告诉她这件事由老师和学校来处理,一边让学生到六年级叫张泽宇到我办公室来。
张泽宇是四年级时我开始结对帮扶的对象,对他的情况我是了如指掌,该生爸爸常年外出打工,妈妈在姜堰某健身房替人打理日常事务早出晚归,由于工作原因父母几乎常年顾及不到他,爷爷奶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属于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该生从小学习习惯差,活泼好动,更主要的是属于“特皮”一类的,在班级经常有事无事惹是生非,隔三差五就有学生来告他的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多次在我面前数说他的种种不是。作为我的结对帮扶对象,我已经多次与他斗智斗勇,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这次又该使用什么对策?我边上楼,边思考。
一会儿,张泽宇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也许他心知肚明知道我为什么事情找他,低着头,一声不吭。见他这样,我也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你怎么又动手打人了?”
“不是我先动手的,是何星宇先碰我的。”
“这就是你所说的打人活该的理由吗?”不容张泽宇狡辩我毫不留情严肃地责问道。“多次跟你说过,与同学不要争吵,即使发生矛盾也要冷静思考,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在平时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几句的他,今天见我如此严肃不再出声,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见他眼泪已经在眼眶内打转,我感知他似乎有些委屈。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让他心服口服,我拿来凳子示意他坐下,将整个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
原来,昨日的活动课上,何星宇将自己的桌凳故意向后挪移,碰到他的桌子,课上他已经暗示何星宇不要再这样,可何星宇还是故意而为之,后来,老师发现问题批评了他们,并在课上将他们座位调整分开了。课后,两人又为这件事争执起来,按照张泽宇说法,他也不是故意打的,属于玩闹的,况且下课时是何星宇先动手的。在他看来,这件事是“小事”,也许不值得老师为此大动肝火。
张泽宇的复述,还原了事情的真相,看来,不是之前我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但结合该生以往表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且犯过错后还是这样无所谓的态度,我想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结合当下学校开展的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活动,该好好借题发挥,教育他一番。为了让他彻底认识自己的过错,我顺势引导“既然是闹着玩,当何星宇动手时你应该怎么做?”“我不应该还手。”张泽宇低声回答。见他已经有所认识过错,我接着开导:“早晨何星宇奶奶责问你时,你该不该那样回答人家?”“不该,那是我随便说的。”好一个随便说说,你知道吗?校园欺凌恶习往往都是由“小打小闹”开始养成的。
为了教育该生,更为了警示他人,下午我利用一节课时间,组织该班全体学生开展杜绝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前,我先让学生观看“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片,接着,围绕如何拒绝校园欺凌话题开展谈论,同学们结合身边的事例畅谈了校园欺凌的种种现象,最后,我重点让张泽宇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为了巩固教育成效,课后我让学生每人动手制作一份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手抄报,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从收到的作品来看,效果不错。
一件偶发事情的处理,给了我很多启迪。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良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学校欺凌事件发生并非偶然,特殊学生的教育之道,不是“秋后算账”,而是平时的因势利导,有时“小题”也需要“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