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28日,本人参加了泰州市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第二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由孙教授作了《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历时三个多小时,我们却毫无察觉时间的流逝。孙教授讲课题设计,以一线教师填写的课题申报书为抓手,逐一为我们讲解;讲论文写作,从题目到格式,悉心指导,不厌其烦。这样的培训接地气,有价值,易操作,让人受益不浅。现将我培训后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选题精准,突出要素

论文的选题也很关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所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是有一定局限性和区域性的,那么这个区域性在文题中最好要体现出来,否则会让人“望题生畏”,从小处着手,只要能把问题说清楚说透彻即可。而且题选的太大往往会无从下手,最后也只能是“泛泛之谈”,长篇大论却也只能是流于表面。所谓论文其实只是阐述笔者在某一问题上的见解或主张,文题只要能清楚的体现所讨论的内容即可,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用词简洁规范,最好能醒目一点。孙教授讲的“论文题目越直白越好,把问题挑明白越好”等等,经验之谈,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一试的。

二、勤于读书,注重积累

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都是写作高手,科研水平也并不都是天生的,但凡科研做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而来的。很多人包括一直抱怨自己不会写文章更不会搞科研,甚至以“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科研搞得再好不会教书有什么用”来为自己开脱,却忘了问问自己“为什么别人会写自己却不会写呢?”其实整天喊着不会写、写不出的人并不是真的就不会写,只是平时没有有意识的积累,其实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每天读一篇文章,或者多长时间多一本书之类的,在不断的阅读中为教科研积累资料。

三、勤于思考,用于实践

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教师,我每天都在教学中不断的和学生接触交流,并且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事情,或气愤或不解,或心酸或感动,很多老师可能事情过去了就算了,但是如果我们做个有心人,在事情发生后能多想一想:这个事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学生的心态是怎样的;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该怎么处理?最后以教育随笔的形式把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既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也培养了自己写教育论文的兴趣。积累写作经验,增强成就感,继而写教育论文,甚至写更为规范严格的教育研究报告、学术专著。这是为许多名师成功经验证明了的一条路径。

四、严谨认真,强化修改

任何一篇文章写好之后都要经过几次甚至几十次、上百次的修改才能算是完成,所以论文的修改也是至关重要的。“站着写文章,坐着修改”,孙教授从论文组成的各个方面一一作了指导,即使是标点符号也明确提出了要求,并反复强调写文章要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一气呵成,而修改则是要坐下来慢慢来的,甚至可能花费比写文章还要长的时间来修改,要虚心接受他人的修改意见。

“读书、写文章、做课题”说的其实就是科研能力的渐进过程。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的是文章的资料,有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把自己思考所得记录下来,写一些简短的心得体会,随想感悟。最后做课题,把哪些来自于实践中的问题提炼出来,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并用研究成果再在实践中验证和推广。通过培训,我知道了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今后我会将培训所得运用到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相信有了专家的精神引领,有了自身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写出高质量论文,成长为最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