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听评,就是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其活动特点、目标、过程、原则,拟定科学、公正的听评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效果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判断,以便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活动方案,甚至结构体系,也可为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所以,它的听评观念与标准也会随之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和发展情况,它的听评必然要依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它的标准也应当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听评活动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要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听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因此,听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就是必须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听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观念上的铺垫。
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整体论视野而开发与实施的,活动内容的选择范围包括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问题的探究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区别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学生能力、课程目标、学习活动方式、活动空间各个方面。
(1)内容综合
学科课程是以各学科的系统知识为目标,它主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活动纳入系统学科的轨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可能会跨越甚至超越于各门学科课程之上,自然、社会、思品、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环境、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无所不融,同时拟补并强化了学科课程缺乏和生活、社会、劳动技术、科学等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设计学习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2)能力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希望并努力使学生锻炼、获得、提高的不是一项或几项特殊技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它的能力调动是丰富多样的,如查找资料、动手制作、计算、阅读、书写等等。特别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一般综合能力以及想象、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它重在培养学习者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3)活动方式方法多样
既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也有大集体活动。如一位教师执教的“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的思想,主要表现为:
1、内容的综合
这个活动包括节日的来源、历史人物屈原、端午的食俗(主要是关于粽子)、端午的活动(主要关于划龙舟)四大方面,涉及语文(屈原的诗歌)、社会(节日风俗)、劳动技术(包粽子),美术(画龙舟)等方面,选择了符合主题需要的内容进行重组,从“端午节”这个角度让学生有了一个崭新的整体认识。
2、时空的综合
活动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之外,更多的是在课外、在放学后、在节假日里进行;他们学习的足迹也从家和学校扩展到图书馆、文化公园、书店、小吃店、互联网……在这样的时空中,学生才能真正有了学会生活、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学习、教学方式的综合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读中学,从算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他们尽可以用多种方式或者以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
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提炼、重组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实践性
(1)侧重于“行”(“做”、“考察”、“实验”、 “探究”)
(2)侧重交往
3、开放性
(1)活动目标的开放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活动方式的开放性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
5、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指导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