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梦想,是做老师、做厨子亦或是当模特。可是,后两个梦想的难度终究有点大,在命运之手的“操盘下”,我实现了三分之一的理想,当上了老师。可是,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做着自己的厨子梦和模特梦。正如一句我们都熟悉的网络用语——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能实现呢?

闲时,我喜欢把“捣鼓”的美食放在“朋友圈”。总有朋友惊呼:我以为你是那个扒着电脑敲字且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仙儿”,原来你还会这一招!美美听到这样的赞赏,我总不免嘚瑟一番——我可是个相当“食烟火”王家大厨!

由于学校提供早餐和午餐,我和孩子的“一日三餐”解决了一大半。可是每次下班回家的晚餐,总不免有种“打仗”的感觉。孩子在路上嚷着“饿死了”,我的大脑里的“马达”就要全速开启:荤菜素菜、红烧爆炒考虑好;先炒什么菜,再烧什么汤也要统筹安排;是炒一个菜切一个配料,还是把所有食材切好摆盘再下锅又得做好打算;再细致一点,这个菜孩子爱吃要清单,那个菜我爱吃加点辣……每每到家,总是先在厨房奏出一道饱含生活气息的“锅碗瓢盆协奏曲”。

林语堂说,如若一个人能在清晨未起身时,能清醒地屈指一算,一生之中究竟有几个东西使他得到真正的享受,则他一定将以食物为第一。所以倘要试验一个人是否聪明,只要去看他家中的食品是否精美,便能知道了。我想,小小的我就有了“厨子梦”,或许就是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的一种体现吧。在家里,最具有号召力的就是我顶着一身油烟味,端出一道道菜,盛上米饭,荤素搭配着摆放,餐盘颜色搭配着摆放,然后清一清嗓子,吼一句——吃饭啦!

这一嗓子,像极了我在课堂上喊出的那句:上课了!厨房和课堂,一个是家里,一个是学校,却因为我的梦想连在了一起。你看,每一节课,课前的准备,就像在菜场四处转悠,时而目的性很强地跑到鱼肉摊,那是你对文本把握足够准备;时而站在蔬菜区不知所措,究竟要买啥,那是你对文本挖掘选择切入点的纠结。冲进厨房,撸起袖子,气定神闲,就像是站在课堂上,而教案设计早已烂熟于心。把锅里的菜装进适合盘子,也是很讲究的事情,就像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总得找到契合的孩子,让问题伴随着学习的发生,带孩子走进知识的殿堂。

烧菜有节奏,上课同样有节奏,快慢冷热全靠自己掌控。可这并意味着我可以“独霸”厨房和课堂。孩子有时因为好奇,总喜欢给我打下手,我不能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总要择些他能做的事情,一来锻炼了他,二来让他有了劳动的快乐。课堂亦是如此。教师唱着“独角戏”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去返了,孩子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孟子》有言:“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也。”哪里真叫“君子远庖厨”!庖厨之境,学问堪比课堂。我网购来的那些精美的餐盘,为了让我的一日三餐更有美感。我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也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有有所学,更能够有所乐。我喜欢孩子告诉我,妈妈烧的菜,不仅好吃,还好看;我喜欢学生告诉有,老师的课不仅有用,还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