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五岁女儿果果,每天放学后来办公室玩一会儿。
办公室的门,昨天修理过,开关灵活了。
小姑娘想关门,门却过于灵活,没关上。
她嘟囔着:“这个门怎么自己开了呀?真是个傻门!”
小姑娘这句话,让我忍俊不禁,也让我陷入思考。成人的世界里,门,就是门,它关闭或打开外界与自己的关联。关上门,空间变得私有化,时间变得私有化,门里的自负与孤独,与门外毫无瓜葛。“嘎吱”一声,或是重逢的喜,或是揪心的痛,又或是换了个孤独的地方罢了。
真希望这个小姑娘能一直如此,门,对于她,是个聪明门,或是个傻门。世间的一切,都有温度。对一扇门嘟囔,对一丛野蔷薇怦然心动,这是五岁小儿的情怀。可不再是你我的情怀。只是,教育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培养人面对一丛野蔷薇怦然心动的情怀吗?我们这一生都要做的,是让时间的含苞在生命力,开着,也落着;是让生活愈加多姿多彩。
一切都应该往前走,于是,忘记了最初的那个嘟囔:真是个傻门!
课文内容: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偶得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在讲解“摸呀摸呀”时,我用两组词语“摸呀”和“摸呀摸呀”进行对比教学,通过两组词语的对比,体会“我”摸的时间之长。
男生读、女生读,多次对比朗读后,感受“我”摸的时候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这种“摸”的乐趣溢于言表。
一生举手:老师,我想质疑一下。海水退潮时,应该有很多鱼虾,前面一句还有个省略号呢,为什么还需要这么长时间去“摸呀摸呀”?
是啊,既然有很多鱼虾,为什么还用“摸呀摸呀”一词?学生提的问题,“踢皮球”踢还给学生,由他们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生1:词语的重复,有美感。(“美感”一词,我记得给他们讲过,却想不起来在那节课说过。)
生2:我想到《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平时一定也钓鱼,只有钓到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才会那么激动。
生3:联系上文:大海是我故乡。他一定多次去过海边,鱼啊虾啊,对他来说有些普通了,他不在意这些,他想摸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小海星,所以用“摸呀摸呀”。
生4: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想得到最喜欢的,当然得花点时间“摸呀摸呀”!
……
课堂上思维碰撞后那一点点的怦然心动,因为对比阅读、因为生发质疑、因为争辩、因为……
教育,就是对人生的存在之谜和成长之迷的勘探。对人生如此,对一节课如此,对一个汉字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