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文章说儿子普通得有点“学渣”,立刻遭到朋友的鄙视:“人家齐齐考试都是优+,你考一个试试?”我很想反驳——考试分数不能代表什么,我太清楚他真实水平在哪个级别。不敢说,怕继续遭到鄙视。

昨天,学了三门兴趣班(平日里没这么多,恰好昨天凑一块儿了),每学完一个,他都说自己快要爆炸了、累歪了……我知道他的确很累,尽量用美食来弥补他的辛苦。谁知这小子把辛苦当借口,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不着急做。中午,我极尽温柔地与他商量:要么咱把作业先做了呗?他不同意,要玩,要放松,拿着本书吹空调去了;傍晚,我努力温柔地再与他商量:要么咱开始做作业?他又不同意,要去小姨家陪弟妹们吃喝玩乐;吃了晚饭,我又开始念经:要么咱回家写作业?他还是不同意,要再给他玩半个小时。

回了家,打开了作业本,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有多费时间多费脑子。一点儿作业,从九点磨蹭到十点半。这下子,我再也温柔不起来了,开启了咆哮加一地鸡毛的节奏(画面太不和谐,就不赘述了)……我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都力求快、准、强,就连本该精致girl的化妆也是三下五除五快速搞定,我的观念里,时间是不能用来吭哧吭哧浪费的。可是儿子的慢蜗牛性子,与我完全相反。我着急,我能不急嘛!

只是,我读过的书,都在告诉我:尽人事知天命。什么叫尽人事知天命?家长能做的,就是全力陪伴,给孩子创造学习成才的条件,同时,降低期望值,降低对结果的要求。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孩子长着长着,泯然于众人,我的孩子最终也会跟我一样——成为普通人。

梦轩在他的家教随笔中说:“我坚持,我们要培养:身心健康、每天坚持读写的、能独立思考的、有一定审美情趣的普通人。”是的,成为普通人。所以,对孩子未能达到的高度,不苛求、不奢望,但对他的希望,咱绝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得耐得下性子来等,要让孩子知道,爸妈从没有,也绝不会放弃对他的希望。

我自己是普通人,没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我做老师,因为一直有着一份热爱,才有了后来的执着与努力,想获得一点点成功,必须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小的时候,无忧无虑满村儿玩耍,长大后才知道,家庭不易、工作不易、做人不易。没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很多事都做不成。我相信,孩子早晚有一天也会明白这一点。

我很喜欢曾国藩的那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是曾经学校的校训,其实也适用于家庭教育。我也很喜欢李泽厚的那句“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孩子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我们沉默而顽固地走自己认为该走的路,“当时只道是寻常”,其实一点也不寻常,又何必他求?

我们对孩子的希望,一直一直都在,我们得等,等他认识到要发奋的那一天,一回头,发现这么多年爸妈一直都在,陪伴在,付出在,温情也在,在普通人的领域里,干出一点令自己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足矣。

这个暑假,我自己阅读了几本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书,其中有一本《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中有个“自控力提升表”的小方法:用横轴表示时间和孩子的表现,用竖轴表示他的自控力分值。我立刻效仿,每天分数无上限,每个项目分三级打分,A级9分,B 级6分,C 级3分。白天的兴趣班学习算一个项目,晚上的练字和阅读各算一个,还有额外的加分项,如起床不磨蹭能一骨碌爬起来加1分,主动倒垃圾加1分……得到500分,就能换取一千元以上的乐高玩具。十来天的时间,已经得了近300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天,他练字、阅读都完成得很好,能做到近两个小时内不说话、不喝茶、不走动,图表上,是高高扬起的曲线,为此,小伙子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家庭教育,佛系也好,激进也罢,该用的方法要用,该使的劲儿要使。

该等的,必须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