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11:07:53——旧版教育博客)
这次家访,一定是最特殊的。
拎着礼品,我敲开了门,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家。孩子不在,我有点失落,她终究是怕我的,哪怕这一次,我在路上就让笑容堆满了脸庞,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不要严肃,轻松,再轻松一点。纵使今天是大年初五,纵使我真的是来肯定她的进步和成长,听说我要来,她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躲避。于是我觉得那么的失望,不知是对她,还是对自己。
寒暄的氛围跃然而起,说出来家访的目的,让屋子里涌现了一波哄笑。于是严肃起来,问起她的奖状为何没有张贴在墙,老人说,长辈倒是这么要求的,可是孩子没让,这次数学只考了56分,还是有些惭愧。话题一下子打开了,我说孩子的进步实在太大了,每个科任老师都看到了她或多或少的变化。英语课堂上,她变得踊跃举手,回答的头头是到;数学作业,一丝不苟的完成,正确率大大的提高了;语文学习中,她一手清秀的字,甚至已经成为了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犹记得年末的区调研考试,一个班五名学生,数学考试偏偏抽中了平时只能考20几分的她,我对数学老师充满了歉意,止不住的“对不起”连续说了好几天,我们都觉得,她一定不会及格,她一定会拖了后腿。然而,她的分数让我们大吃一惊,64分!这是个奇迹,我们所有人都这么说。
听到这里,老人说,这事我知道,那几天,孩子特别特别认真,每天都到很晚才睡,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叮嘱他好几次,明天早点叫她起床,能多看几道题,能早点到学校,心里踏实一点。我一下子惊呆了,这是她说的话么?她真的不再是我印象里的那个小孩子了么?于是回忆,扑面而来。。。。
她叫思颖,这名字是我当初给她取得,希望她天资聪颖,勤于思考。老人是我的外公,她是我的小表妹。小时候,表妹跟我的感情尤其是好,你若问她长得像谁,她一定说像我。你再问姐姐如何?她一定用所有自己知道的语言来赞美。有次,一个跟她年龄相仿的孩子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脚,五岁的她立马一个箭步,把那个孩子推到,厉声问道:为什么欺负我姐姐?!这么美好的关系,一直到她开始明白,姐姐成了一名老师。
从何时起,我一见她就严肃,一严肃就问起成绩,一问成绩就要求查看作业,一看作业便是教导,训话,甚至是数落。前年,我又正式成为她所在学校的老师,并任教她们班的音乐课。刚来一个月,她的大名便已如雷贯耳,同事们并不知我们的关系,不经意间,办公室里她的名字夹杂着“恨特不成钢”的语气纷纷飞来。撒谎,不做作业,不背书,等等等等。我一下子就怒了,主动承担起“教育”她的任务来。
从此,再也没有了好脸色,孕期的我,所有的坏脾气都发在了她的身上。每次舅舅舅妈打来电话,总是无休无止的批评,总有无穷无尽的“小报告”。连同着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也不知受了我多少“教育”。年末,更是扔下了一句狠话,从此以后,我放弃她了,这孩子,没救了!
我真的没有再管过她,升到五年级,我依次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了抱歉,没说她一句优点。巧的是,我也没有再任教她的班级,于是她也不必再做我课上“杀鸡儆猴”的那只“鸡”。偶尔问起她的事情,跟班主任拜托再三,这个妹妹,一下子好像真的跟我失去了关系。。。。
“姐姐!”“姐姐!”
叫声将我从回忆中拉出来,她被“逮”回来了。我站起来,笑着摸摸她的头,我想,我的笑,或许还带着尴尬,对着她笑,我似乎已经不习惯了。
本以为仅用来“交差”的家访,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受。扪心自问,我有像今天这样跟舅舅他们聊过么?我没有,我从不曾问过她在家的表现,我一直以为自己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一直固执的把她定义在一个框框里。她背书很快,我没有表扬,她那个想当护士的梦想,我嗤之以鼻。不管是作为表姐还是老师,我的成绩,通通都是不及格。
或许,我们真该停下脚步,努力了解那个被你忽视和“看扁”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别去在意一时的错误和低迷,不曾凋谢,何以芬芳?
我如此感谢这次家访。
这次家访,或许是特殊的,又或许,是平凡的。